美國政府研擬對中國施加多項限制措施。中國作為美國原料藥和成品藥的主要供應國,川普政府最新傳出正討論對中國進口藥物收緊限制,且已草擬行政令,此舉將廣泛影響含乙醯胺酚的泰諾(Tylenol)等止痛藥品類以及抗生素等,恐因此顛覆美國藥品業。
紐約時報報導,該草案關注中國大規模生產的若干類藥物,不僅要求美國提升境內產量,並對美國製藥公司從中國藥企購買實驗性藥物權益的交易,施加更嚴格的審查。其中政策顯示,為抑制製藥公司依賴相關數據,將對來自中國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實施更嚴格的FDA審核,並徵收更高的監管費用。
金融界報導,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藥品進口國,高達90%處方藥仰賴他國進口,自2001年以來,美國的藥品進口量激增超過6倍。中國為主要供應國,以重量計算,2021年中國是美國進口藥品的最大供應國,占總進口量約23%。
最新行動是川普政府首次就中國實驗藥品出擊,由於大型藥廠看好中國研發藥物未來在美國市場的潛力,積極購買相關藥品的專利權,涉及中國研發的癌症、肥胖、心臟病等藥物,包括默沙東、艾伯維(AbbVie)、Regeneron等美國藥廠,以及阿斯特捷利康(AZ)、羅氏(Roche)與賽諾菲(Sanofi)等跨國藥廠。
另一方面,美國新興生技產業加緊追趕中國生技業,投資人主張,中國對美國生技產業構成生存威脅,支持應加以果斷打擊。支持者包括矽谷創投家提爾(Peter Thiel)、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寇克家族等。
除了藥品管制,美國太空總署(NASA)亦傳出新動作,禁止持有美國簽證的中國公民參與機構項目,確保太空領先優勢。消息指出,中國公民5日起被拒絕訪問NASA的數據系統,並被禁止參加與工作相關的線上或實體會議。事實上,NASA一向對聘用中國公民設限,但持美國簽證的中國人,過往可以作為承包商、研究生或科研人員參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