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10賴瑩綺/綜合報導

中遠集團 恐面臨天價港口費

美國新規10/14上路,滙豐估計將高達21億美元…

image
港口示意圖。圖/薪華社
中遠海控近3年業績表現

 美國計劃於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大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且費用還將逐年增加。對此滙豐銀行9日發表報告預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及其子公司在2026財年可能面臨高達21億美元的美國港口費。

 綜合外媒報導,上述美國新規將影響中國船東、營運商及中國製造的船隻,只有中國建造的小型船隻和短途航行船舶可免徵美國新的港口費。

 雖然美國政府還未作出最終宣布,但滙豐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海運承運商將因為新費用而遭受嚴重打擊,相比之下,對非中國海運公司的影響將「微不足道」。

 報告引述Alphaliner數據指出,今年截至8月1日,中遠海運有86艘船停靠美國港口,據此推算,中遠海運在2026財年可能面臨高達15.3億美元的美國港口費,相當於其該財年預測營收的5.3%,及息稅前盈餘(EBIT)的74%。

 中遠海運的上市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在該財年則可能面臨高達6.54億美元的美國港口費用,相當於東方海外該財年預測營收的7.1%,和EBIT的65%。

 報告指出,非中國海運公司只有在使用中國製造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才需要繳納有關港口費,而這些公司有足夠多的非中國製船隻能規避新規費用。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71%的貨櫃運力來自非中國製船舶,而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航線的運力,僅21%來自中國製船舶。

 報告還提到,航運兩大巨頭馬士基(Maersk)和赫伯羅特(Hapag-Lloyd)已在跨太平洋航線部署韓國製造的船隻。

 不過報告也指出,中遠海運及東方海外可以與達飛集團(CMA CGM)和長榮海運等海洋聯盟合作,在跨太平洋航線上部署更多非中國製船隻,同時增加其他航線運力。也可以選擇繞過美國航線,並依賴加拿大、墨西哥或加勒比地區的轉運,這可能會增加對支線航運服務的需求。

 此外,中國和非中國承運商的網絡重組,可能會暫時減少海運服務並使運力下降。港口費用也可能推遲非中國製造船隻的報廢,這些船隻占20年以上船齡貨櫃船隊的93%,占全球貨櫃船隊的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