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10劉朱松/台中報導

台中多管齊下 穩產業抗關稅

image
台中市長盧秀燕。圖/劉朱松
中市府提出多元應對措施支援產業界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台中市政府已啟動各項因應措施,全力協助企業穩定發展,化危機為轉機。台中市長盧秀燕9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台中是橫跨精密機械、自行車、工具機與零組件等產業重鎮,受到關稅變動影響很大,市府特別動用第二預備金,將資源優先挹注在產業拓展最迫切的需求上,確保企業能在國際市場持續取得訂單。

 盧秀燕透露,目前包括自行車、工具機及零組件等多個產業公會,均陸續申請市府補助,並積極出國參展。市府特別動用第二預備金,將資源優先挹注在產業拓展最迫切的需求,確保企業能在國際市場持續取得訂單。市府將持續與產業站在同一陣線,共同迎戰全球經貿挑戰,並協助企業穩健前行。

 盧秀燕強調,市府憑藉長期與產業建立的夥伴關係,深入了解產業需求,迅速啟動多元支持方案,協助企業拓展「非美市場」,並分散風險。未來,市府也將持續因應不同產業別需求,以滾動式調整方式,協助大家因應關稅危機,度過難關。

 台中市長年以經濟發展為主軸,與在地產業鏈緊密合作,盧秀燕說,近期因美國加徵關稅,造成台中眾多產業首當其衝。市府在第一時間召開會議,主動與業者溝通,掌握實際需求,迅速研擬並推出具體措施;關稅衝擊下最直接的挑戰,來自市場重心的轉變。

 過去業者主要依賴中國大陸及美國兩大市場,如今,上述兩端同時受限,台灣出口壓力驟增。因此,台中市實施「非美地區」參展補助方案,積極協助業者開拓多元市場。

 例如,台中自行車公會申請補助後,前往德國參展,短短數日,即取得250萬美元訂單,換算新台幣約7,000萬元~8,000萬元,預估至今年底更將累積達450萬至500萬美元。此成果顯示,市府措施確實有效協助產業走向全球,開創新契機。

 因應美國對台加徵20%對等關稅,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已提出15項解方,包括持續爭取較低稅率、維持匯率穩定、編列特別預算、普發1萬元現金、公開關稅談判與交換條件,以及分散海外市場等。

 同時,市府也啟動多項在地措施,包含鼓勵廠商拓展國際市場、推動研發補助、辦理特定工廠課程與輔導、成立產業服務專線等,盼中央與地方攜手協助業者降低關稅衝擊。

 市府自5月起加快腳步推動多元應對措施,包含國外參展補助、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協助業者分散市場、拓展訂單。首波即投入2,500萬元經費,支持九大指標性產業公會組團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