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對台灣輸美產品加徵暫緩對等關稅20%,智庫調查台灣廠商多以調控成本為因應,國際企管顧問業波士頓顧問集團BCG2日表示,位居全球供應鏈要角的台廠,最該厚植的能力實際上是具主導性的定價能力,一旦調整完成,獲收獲利率可自目前的2%~3%,走升到最高的15%,對於維持台灣企業的未來經營至關重要。
BCG資深合夥人、BCG營銷與定價專項全球負責人Jean-Manuel Izaret(JMI)提醒,台廠應立即投資「訂價策略小組」的設立,賦予四項任務,包括:組成4至10人的小型團隊,導入AI工具及新的訂價模型,內部跨部門的報價溝通,以及新訂價之後的新服務內容。他強調,這項投資行動愈早愈好,有些供應鏈業者過去也有做,面對各項關稅加徵,「現在痛苦指數也才比較低」。
加徵關稅帶來的變動,BCG提醒,將會持續困擾出口業者「很久的時間、很多的面向」。JMI因此認為,企業的定價策略本質上反映了企業如何透過公平分享價值,來獲取、保留並滿足客戶,企業要把國際市場的複雜性視為資源而非障礙,才能在關稅高漲的新環境中維持定價自主權。
美國8月新實施的關稅措施以來,BCG計算主要貿易國家輸美的成本增加,在根據川普政府提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加徵的對等關稅,儘管部份國家仍為協議中的暫時性關稅稅率,仍可以看出川普政府目標鎖定的中國大陸,輸美產品將新增的關稅成本最高,其次是歐盟27個成員國,台灣和英國均屬影響較低的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