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最新公告,自8月7日起針對泰國輸美產品的關稅稅率將自36%下修至19%,與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相當,引發市場關注是否將帶動台系大廠調整在東南亞製造配置。在泰國已有三座廠區投產的台達電,正評估是否適度將部分液冷散熱產線移轉至泰國生產,不過公司強調,長期以來採行分散製造策略,並以供應鏈成熟度與成本效益為考量,不會因單一事件啟動調整。
針對關稅影響及因應策略,台達電董事長鄭平日前坦言,美國現在的政策幾乎每天都在變,公司僅能以危機處理方式應對,不可能每次調整都跟著變更經營步調或資本配置。他強調,台達自2015年啟動全球分散式製造以來,已在泰國、美國等地建立生產據點,目前泰國有三座廠區、另有三座正興建中,未來仍將持續貼近市場設廠,長期策略不受單一因素影響。
台達電液冷系統是近年成長最快的基礎設施業務之一,液冷模組製程目前採「三地分工」,核心散熱鰭片等主要零組件來自中國大陸,中段組裝於台灣完成,最終控制與板卡整合在美國。先前因泰國36%高稅率,台達電表明將審慎評估當地擴產液冷可行性,除稅賦,也考量當地供應鏈整合與技術人力條件是否成熟。
隨著泰國稅率下降至19%,市場再度關注「轉向泰國」條件是否具備。雖然台達電未明示調整時程,仍持續以彈性布局應對政策波動,必要時將台灣液冷產線部分製程導入泰國,視為分散製造策略一環。據悉,台達電液冷產品涵蓋Sidecar(散熱邊櫃)、CDU(冷卻分配裝置)等系統模組,出貨以液對氣為主,亦持續投入液對液產品研發,整體毛利率高於公司平均,預估今年液冷散熱營收貢獻6%~7%,相較2024年明顯提升。
台達電進一步強調,無論政策如何轉變,建置一座具規模新廠仍需二~三年,產能規劃需綜合考量成本、供應鏈完整性與技術可行性,絕非短期因素可左右。就目前觀察,AI資料中心業務動能穩健,下半年營運展望維持正向,將持續優化全球製造節奏,強化交付彈性與產品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