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ESG浪潮與供應鏈減碳壓力升溫下,華邦電子積極轉型為「以綠色科技豐富人類生活的隱形冠軍」,透過碳會計系統、AI節能技術與生態造林等創新作為,落實永續經營與碳中和目標。
華邦電總經理陳沛銘表示,ESG已不再只是政策壓力,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近年公司將最大資源投注於環境面,包括導入精準的碳足跡追蹤機制。例如,一顆重約4公克的IC,若採再生能源生產,其碳排量可由500公克降至200公克,獲蘋果等國際品牌指定採用,也幫助其客戶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低碳轉型。
陳沛銘說,為進一步強化製造端節能效率,華邦電率先將AI導入廠務系統管理。以冰水機為例,AI系統可根據歷史資料自動調節冷卻水溫與運轉參數,較傳統人工作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節電幅度達1~2%。純水機、電鍋爐與電動馬達等關鍵設備也全面升級,2024年總體節能成效超過3%,與台積電並列為全臺少數達成超額節能目標的企業之一。
除了製造層面的碳減量,華邦電更攜手關係企業「華寶保種育種公司」,與中興大學、宜蘭大學等森林專家合作,在新竹、高雄、嘉義、臺南、宜蘭等地推動本土樹種造林,進行碳吸存與生態復育。研究指出,樹木在種植後第5至20年間具備最高碳吸效率,因此公司也結合政府計畫推動「疏伐」與森林更新工程,確保碳匯長效運作。
華邦電高雄廠區更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合作,陳沛銘指出,在國有林地建立生態觀測場域,進行原生動物如蝙蝠、昆蟲的生態行為監測,將碳吸存與生物多樣性整合,推動具備科學量化標準、可轉化為企業資產的「在地碳權」。
對於在地碳權與國際碳權的差異,陳沛銘強調,與其購買國外碳權,不如實質投資本地森林造林與碳管理,雖成本較高,但可確保碳匯真實性與可持續性,更具長遠投資價值。
陳沛銘指出,「我們希望透過綠色科技,讓企業在創新之餘也能實現對地球的永續責任。」公司將持續在生產製造、能源使用與供應鏈協作三大方向持續深化碳中和行動,攜手全球客戶共同邁向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