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28李娟萍/台北報導

華邦電陳沛銘專訪》預見趨勢 不打價格戰 闖邊際運算藍海

記憶體應用從拚容量轉向拚整合

image
華邦電總經理陳沛銘指出,三年前便預見記憶體應用將從「拚容量」轉向「拚整合」。圖/王德為

在AI加速到位、推動裝置端運算需求快速攀升浪潮中,華邦電子以「CUBE」記憶體產品線成功切入Edge AI與利基型市場。總經理陳沛銘指出,三年前便預見記憶體應用將從「拚容量」轉向「拚整合」,華邦選擇主打低功耗、高頻寬、快速反應的記憶體架構,現在證明是正確決策。

CUBE產品已廣泛導入車用電子、工業控制與穿戴式裝置,並預計2027年放量成長。該系列介於傳統DRAM與高頻寬記憶體(HBM)之間,主打非標準容量與準系統級整合,有效凸顯華邦在設計與製程彈性上的技術優勢。

談及記憶體產業前景,陳沛銘指出,2023年為景氣谷底,記憶體市占一度下滑至全球半導體的14%以下,但隨著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升溫,預期2025年起將出現「噴出式成長」,市占可望回升至25%以上。三大記憶體廠陸續轉向HBM、DDR5與LPDDR5等高階產品,原有DDR3與DDR4產能大量撤出,反而創造利基型產品的供給缺口,也為華邦帶來機會。

陳沛銘表示,記憶體供應緊張情況將延續至2026年,尤其美光啟動12奈米製程後,台灣舊產線清空、設備遷往美國,將產生明顯空窗期。他透露,有客戶已開出整年度預測,並指名要求華邦「保供應」,反映市場對供需吃緊的前瞻預判。

針對中國記憶體廠長鑫的快速擴張,陳沛銘認為其營收僅略高於南亞科,但產能卻接近美光,合理推測其售價偏低或良率存疑。尤其跳過DDR4直攻DDR5,對產線調校與製程管理的難度極高,觀察仍需保留態度。

面對匯率與地緣政治風險,華邦美元計價出貨比重高達97%。以半導體同業為例,新臺幣若升值1%,毛利率可能下滑0.6%,對營運構成實質衝擊。為因應匯率波動,公司除進行價格微調與避險操作,也積極配合央行遠期結匯相關規範。

除了DRAM,AI浪潮同樣推升NOR Flash與NAND Flash需求。以微軟提出AI PC標準為例,要求具備40 TOPS算力門檻,需依賴高效GPU與記憶體支撐,帶動市場對8Gb甚至16Gb記憶體密度強烈需求。

「我們不是靠價格戰,而是靠設計與平台化架構,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陳沛銘強調。未來華邦將持續深耕邊際運算與資安相關記憶體產品,強化利基型市場的技術領先地位,穩健因應市場波動,拓展全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