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進度明朗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上指出,TISA將分二階段推動,第一階段金融機構讓利與集保中心已規劃完畢,今年6月上路,第二階段會再爭取更多的租稅優惠。
投信投顧公會從2018年開始,爭取建立TISA,盼給長期投資人有免稅優惠,金管會推出的二階段TISA,第一階段誘因是由業者提供國人投資的手續費優惠,並整合既有的稅負優惠,鼓勵先開TISA帳戶,等到量體夠大,再向財部爭取更多稅負優惠。
有立委質疑,未來如加入的人不夠多、規模不夠大,恐沒辦法達到預期效果。彭金隆對此表示,第一階段是將金管會能做的先做,第二階段有難度,因為租稅優惠要有社會共識,金管會持續與財政部溝通,「從來沒停止過」,因租稅專業在財部,有結果就會向大家報告。
按彭金隆的構想,第一階段是由金管會協調集保,協助民眾建立TISA專戶與管理,在一定額度內,由參與計畫的資產管理業者讓利,設計發行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的方案。這部分預計6月出爐,也會與業者討論訂出目標。
另外,也由財政部主動協助計算,TISA帳戶投資收益的稅負,如股利收入8.5%可抵減稅額,以8萬元為上限,或採28%稅率分開計算;特定金融商品可採10%稅率分離課稅。
金融業者多認為,TISA要成功就要有稅負誘因,就國外經驗來看,像日本NISA、美國IRA都提供稅負優惠吸引民眾投資,或針對年輕人推出少年版、定期定額版等不同的優惠。
投信投顧公會2021年試算,即使有額外的稅負優惠,也不會減少政府稅收,因為要享有免稅優惠必須長期投資持有五年,估計一年增加160億元的台股基金規模,而台股交易量成長,可讓證交稅收益一年增加40億元,稅收反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