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AI需求,科技電子業近年擴建廠房需求龐大,營造廠順應榮景營運向上。但今年川普MAGA殺出,台積電加大赴美投資,市場觀望科技建廠熱潮是否散退。營造業者表示,尚未看到相關跡象,且縱然有變動、年內有龐大公共工程支撐,預計營造業仍有良好大環境。
川普上任後迅速將美國製造矛頭對準台灣晶圓加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月初赴美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同時台積與英特爾各種傳聞不斷,聯電也盛傳將與格芯合併。在關稅政策出手前,緯創等電子廠宣布赴美投資。種種市場動態,使外界關注台灣科技建廠熱度是否因川普強拉企業赴美而有所降溫。
不過台積3月底又盛大舉辦高雄廠區2奈米擴產典禮,且如今對等關稅各種急轉彎,外界霧裡看花。作為台積電去年度優良供應商中唯一營造廠,達欣工程(2535)副總經理陳士修表示,目前沒有看到科技廠建設熱度有衰退的跡象,但川普政策反覆難捉摸,會持續緊盯未來發展,不過即便有變動,也相信營造廠與科技業有足夠資源與經驗應對。
陳士修表示,科技業過去也有兩兆雙星等案例,但後來半導體也找到智慧手機、AI新動能,業績更上層樓並帶起建設需求。營造廠同樣如此,政府今年有龐大公共工程案量釋出,如捷運等單案規模動輒百億元、體量龐大,營造業擅於調控資源與接案方針,當下公共工程動能可助力業者有餘裕挑選高毛利案件。
承攬許多土木工程的新亞建設副總陳柏仲表示,營造屬於內需產業,與當前美國關稅外貿的糾葛較少,且今年公共工程案量又較去年有相當增加,捷運、道路交通建設、社宅都更等都很充沛,樂觀看待展望後續毛利,整體行業仍是榮景。
行政院今年度總預算案,公共建設計畫總預算編列2,644億元,按年大增43.2%;加上前瞻、營業與非營業基金後整體規模達6,483億元,年增11.7%。當前內需動能充足,有助營造業者抵禦科技建設潛在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