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407杜蕙蓉/台北報導

《川普關稅》醫療保健:降稅幅度可小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新制,醫療保健品恐成台灣爭取降稅的談判籌碼。藥政處前處長胡幼圃、台灣保健營養食品公會創會理事長陳威仁認為,若關稅降太低,台灣醫療保健品產業將失去適當保護力,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建議政府爭取調降幅度少一點,或藉由分階段調降讓產業可以適應。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等專家認為,降低藥品進口關稅若能兼顧病人福祉與藥品品質,是一個可以正面看待的方向,但也要同時審慎評估長期對本土產業、進口依賴與監管品質的潛在風險,避免短期利益造成長期失衡。

 專家認為,國內生技醫藥產業並非「輸美大咖」,台灣輸美關稅大幅調高,預期不會對整體產業造成重大影響;惟政府考慮在其他貿易壓力下,調降醫療與保健品的進口關稅,從病患照護與醫療體系穩定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相對正面的作法。

 其優點包括:保障用藥可近性與可負擔性,過去許多特殊藥品與高品質保健品仰賴進口,若能適度降低關稅,將有助於醫療院所維持穩定供應,也減少病患的經濟負擔。此外,也能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和顯示政府對民生醫療的重視。

 不過,專家也指出,降低醫療保健品關稅也會對本土產業造成衝擊,排擠國內製藥或保健品廠商的市場空間,造成產業長期發展受限。

 且依賴進口的風險也會加劇,降低自有供應鏈的韌性,一旦國際供應中斷,如疫情、地緣政治等,影響更大。此外,產品品質與監管挑戰,也考驗政府的審核與查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