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1011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淨零轉型不可忽略產業特性差異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金融業針對淨零排放,近年來投入相當程度的心力,提供永續金融商品或服務,希望利用資金誘因,鼓勵企業加速轉型步伐。惟金融機構實際投融資與否,仍取決於客戶能否提供可信賴的轉型計畫,畢竟稍有不慎陷入漂綠爭議,絕非金融機構所樂見。

■工業與商業差很大,石化與電子也不能大鍋炒

 尤其淨零牽涉眾多產業,莫說工業與商業的本質差異,即便是同屬製造業的石化與電子,兩業別的減碳路徑也大相逕庭。是以轉型計畫絕不能像大鍋炒,把所有部門混為一談,產業特性不同,減碳重點自然不盡相同。

 雖說國際間常見與氣候或淨零有關的國際準則,理應可做為轉型計畫之參考,例如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四大核心面向: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又或是國際資本市場協會 (ICMA)《氣候轉型融資手冊》的四大揭露要素等。但該些準則鮮少凸顯產業特性差異,淨零轉型計畫如未能因業制宜,內容不免過於粗疏簡略;甚至金融機構若僅參酌該計畫,進行貸前審查或貸後管理,恐亦略嫌不足。

 因此,企業制定淨零轉型計畫,建議至少必須掌握三大重點:現況、路徑、策略。現況係指詳細列出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乃至於污染物質等數據,且明確標示資料來源,乃至於第三方單位之驗證。

 路徑包含目標與期程,比如2030與2050年的中長期排放目標,以及期間內每年預定的減碳進度。策略則是在現況與路徑的基礎上,因應所屬產業之特性差異,載明所採取的減碳策略、作法與可能對應技術。

 以我國最大排放源石化產業為例,因為製程仰賴高溫熱能,排碳主要來自燃燒煤炭,占其總排放量的8成以上。所以製程設備效能的有效提升,對石化業減碳尤其關鍵,諸如蒸餾熱循環整合、精準反應製程技術開發等,皆為業界目前注目焦點。反之,扮演台灣經濟成長驅動主力的電子業,近8成碳排源於電力使用,如製程動力、空調、空壓機等;未來邁入人工智慧(AI)世代,電力需求更將數倍成長。有鑑於此,如何最大化使用低碳能源,對電子業落實淨零目標就顯得格外重要。

■節能減碳,方方面面都要動起來

 然而,溫室氣體減量責任並非只由工業部門一肩扛起,GDP占比逾6成的商業服務業,亦可替淨零目標創造具體貢獻,減碳過程更跟一般大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依照《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的分類與統計,此部分包含服務業與住宅部門,排放占比約2成、僅次於製造業。進一步檢視其排放結構,根據能源署統計電力排放占比高達87%,顯示節能實為商業部門減碳之首要工作。

 對此,商業服務業的淨零轉型計畫,應當著重在供冷取暖、電器照明等設備的能效提升。譬如日前引起熱議的醫療院所,鑒於碳排最大來源為冷氣空調,醫療儀器、照明燈具次之,醫院或許可先從節能切入,逐漸以具節能標章或能源效率一級產品汰換老舊設備,並結合節能技術服務(ESCO)強化減碳成效。

 但像是仍有油氣類能源需求的物流倉儲業,除了改採低碳運具之外,亦可考慮引進智能運算及撿貨系統,透過路線優化儘量減少燃料耗用。

 當然,建築物本身節能減碳也是不可或缺之環節,且研議建築淨零轉型時應涵蓋建物的完整生命週期,同時評估施工與使用兩階段的碳足跡。國際能源總署(IEA)就曾指出,全球營建部門碳排,有28%為使用建物所產生的能耗,另有10%為興建期間的建材生產、運輸及廢棄處理。為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已推出低碳建築標示、建築能效標示兩項制度,藉此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能導入低碳建築手法並辦理建築能效評估,期能帶動國內建築節能比率漸進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