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21004■呂雪彗

沃旭缺席是冰山一角?

經濟部9月30日(上周五)完成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首期選商作業收件,結果只有六家開發商團隊遞件,國內最大離岸發電丹麥開發商沃旭,卻意外缺席,跌破風電圈眼鏡,也為經濟部三階的區塊開發投下震撼彈,究竟其背後考量為何,頗堪玩味。

 為搶奪2年3GW併網容量,6組開發商團隊不乏忍痛採取0元競標策略,先前還打諜對戰,一度業界傳出沃旭要以接近上限價競標,讓對手們質疑是「虛張聲勢」。沃旭最終發出新聞稿,以「當前競標規則所設限制,加上高通貨膨脹和不斷提高利率」為由,認區塊開發首期選商不具投資可行性,宣布不投標。但其背後原因真是如此嗎?或另有盤算?

 其實,開發商對區塊開發質疑聲浪不斷,認單一風場上限500MW太低不具經濟規模,國產化設6成、其餘4成採加分項目門檻太高不利投資,少數歐商甚至透過歐盟能源總署、歐洲商會、歐洲在台辦事處連番抗議,遊說信件或陳述意見,近月如雪片般飛來,直達天聽至總統府,傾全力欲影響放寬遊戲規則。

 為免淪為「大者全拿、一家獨佔」,經濟部鐵了心今年不修改遊戲規則,但在國際壓力下,經濟部日前鬆口明年考慮放寬,沃旭是否因此評估明年再參戰,頗耐尋味。

 開發商對競標遊戲規則質疑和抱怨不在少數,除上述異見外,能源局8月初對外公開初版行政契約草案,風場建設逾期違約罰則,20%綠電改以「競標價格」售予台電,引起開發商極大反彈,表示對融資造成很大挑戰。主因開發商打算採0元競標,若以0元售予台電,教開發商如何甘心?

 後經多家業者反映及溝通,9月底新版草案刪除業者反彈內容,但新增國產化採階梯式違約金,將以單一項目成本比重、未完成比例計算違約金。不過,開發商仍有疑慮,倘若有人不執行國產化的利益,遠大於被罰款金額,是否反而為部分業者解套?

 另,併網延遲仍要處罰,倘若因港口、碼頭或台電併網落後等因素,經濟部卻無意放寬列為不可抗力因素,令開發商覺得極為不妥。這次競標制的遊戲規則是「價低者得」,可預期各家會以「接近0元」價格投標,未來風場只能賣給民間企業,如台積電等,開發商與民間企業簽CPPA(購售電合約),不似第二階段售予台電走躉購電價,開發商自認這次不欠政府什麼。

 因此,政府對併網逾期額外懲罰,開發商認為是錯誤、根本性不對等,有誰會比他們更希望早日併網有綠電收入還款,根本無遲延動機。因此,這紙不對等的行政契約,開發商認很難簽得下手。

 除此之外,這次要由開發商百分百出資電網開發,外傳台電要計入20年運維費用、利潤率等,導致1KW收費高達逾8,000元,未來輸電賣給民間企業的過路費,開發商還要自掏腰包,形同一頭牛被剝多層皮,在在都加重開發商在競標上的投資,以及融資風險。

 經濟部這次在國產化、併網時程較二階遴選嚴格,恐怕與疫情導致綠電開發時程頻跳票,加上監察院7月曾糾正經濟部,要求落實國產化,高層盯緊供電時程及落實國產化有關。

 不過,台灣風場可施工工期不到歐洲的二分之一,夜間不准啟動打樁,海上工作船要和他國外商搶,開發商對遲延而增加龐大的資金缺口,心中淌血的程度,絕不下於政府,更遑論故意要延遲併網時程。

 從區塊開發雜音的接二連三,11月底公布選商出爐後,開發商會忍痛簽下行政契約或者選擇棄標,才是選商最後的成敗關鍵。沃旭的缺席,或許僅冰山一角,在堅守綠電時程、國產化政策下,如何兼顧外資投意願,對行政部門儼然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