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821文/賴瑩綺

中美夾擊 外資恐出走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20日未火速將「反外國制裁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令外界有種意外之感。有大陸學者認為,大陸此舉顯示情況不尋常,相信與最近經濟情況有關。另一方面,在本次會議之前,工商業界尤其是外資圈已高度關注,讓大陸政府意識到若強行通過此法,恐進一步削弱外資信心,甚至迫使其加速出走。

香港去年7月實施港版國安法,已遭各界對其過去高度自由的經商環境產生懷疑。未料才剛滿一年,又傳出大陸擬將6月份通過的「反外國制裁法」納入港澳基本法附件三,由此作為香港本地法實施,讓外資甚感忌憚,此法上路後將讓外商經營更加困難。

根據「反外國制裁法」第12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執行或協助執行外國對中國公民、組織採取的歧視性限制措施,若有違反,公民、組織可提訟要求其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而第14條又表示,若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執行、不配合實施反制措施的,可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由於美國政府日前已以香港人權問題為由,對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內的多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要求美企及與其有往來的單位停止與被制裁者接觸,包括提供金融服務。

因此在香港經營的銀行,甚至包括中資銀行都必須遵守美國制裁令,以免遭到美方懲罰。這代表若「反外國制裁法」真的在香港落實,跨國企業無論是執行中方或美方的制裁令,都有可能被另外一方懲罰。

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的國際法專家Julian Ku表示,如果在香港的銀行不得不執行美國的制裁,然後又因為執行這些制裁在香港面臨起訴,可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Doug Barry說,若「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實施,在大陸有業務的美國公司將因此陷入地緣政治的夾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