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近來每年都有上千億元「一去不回頭」。據金管會26日公布,今年前11月壽險業整體匯兌成本達新台幣2,48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2,309億元,再創新高,由於國外投資部位逐年增加,且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大,造成壽險業升值也痛、貶值也痛。
保險局更首次公布,今年前11月壽險業用來購買換匯契約(CS)或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的金額達新台幣1,838億元。這部分是淨付出成本,即如同肉包子打狗,永遠無法收回。今年11月底新台幣比去年底小幅升值0.7%,因此避險契約部分出現356億元的評價利益,但同時間若完全未避險,匯損是975億元,扣掉評價利益,前11月淨匯損619億元。
今年9月及10月新台幣單月都升值逾1%,11月雖小貶,新台幣仍相對亞幣強勢,造成壽險業亞幣部位也出現匯損,累計前11月匯兌成本已達2,483億元,全年可能上看2,700億元的新高。
前11月壽險業稅前獲利1,687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600億元,成長55%以上,但10月及11月都獲利回吐,除了保單初年度成本,最大原因還是匯兌成本增加,成為獲利重擔。
整體來看,今年前11月壽險業淨匯損是新台幣619億元,淨提存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26億元,加上付出避險契約成本1,838億元,所以整體避險成本2,483億元,淨匯損部位只要壽險公司沒有立即換匯需求,就只是帳面損失、不會實現,準備金是提列在帳上,未來有匯損可以收回,只有1,838億元是一去不回頭,單純為了護住帳面獲利的「真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