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03林昱均/台北報導

返台投資爆發 IPO成長受矚

財經官員:前九月僅29家,至年底對資本市場影響將明朗化

台商返台投資大爆發,外界期待帶動一波的IPO高潮。據金管會統計,前九月僅29家首次公開募股(IPO),相較2018年60家規模顯得非常冷清。財經官員對此表示,目前回流多為上市櫃公司擴廠,估計等到年底時,對資本市場影響的情勢會更明朗。

政府啟動台商回流政策,行政院「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11月將突破7,000億元,申請資金專法匯回金額也超過158億元。不過,這些資金尚未導入到資本市場。根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預估,今年我國上市櫃IPO家數約40~50家。

財政部分析,雖大量台商資金回台,但對IPO的挹注還要等一等,一是回台投資者多為已上市櫃企業,像台達電、和碩、國巨等,回流投資皆以設廠、更新產線為主,不須要另成立子公司,申請上市櫃。

二是資金匯回專法剛實施兩個半月,未上市櫃企業資金尚未到位,雖然IPO時程已大幅簡化,但台商仍以保守態勢居多,必須等到資金實際匯回專戶後、資金落袋,台商無後顧之憂才會考慮IPO,預計年底時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將明朗化。

據財政部統計,目前申請適用資金專法匯回金額為158.7億元,審查通過的近80億元,但實際匯回金額約13億元,還有一件因大陸管制而擇期再申請。立委曾銘宗認為,實際匯回數目約占申請金額8%,可見資金回流金額還很小,自然難以挹注我國資本市場或鼓勵企業IPO。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意願IPO家數可能年減1/3,但下市櫃家數卻可能增加。據統計,前九月下市企業有四家、下櫃有八家,若加上財報難產的大飲、長天二家企業,至少14家、逼近2018年17家水準。

曾銘宗認為,台灣資本市場如今已邁入成熟期,未來在大陸資本市場成長趨勢下,勢必對台有磁吸效應,去年就有部分台企下市櫃跑去大陸IPO。他認為,若資金回流對資本市場效益有限,台企跳槽到陸股的情形有可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