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103林昱均/台北報導

陸資本市場敞大門 台商IPO新選項

中國證監會2020年起,將分別在1月、4月、12月取消期貨、基金管理、證券三種公司的外資持股限制。大陸資本市場放、吸引外資挹注,對於有意願赴陸IPO的台商,將多出一項新的選擇。

安侯建業(KPMG)執業會計師劉中惠指出,大陸近年來為鼓勵企業研發與留住外資,除高新技術企業租稅優惠外,也放寬外商投資限制,並設立科創板。若未來一年內中美貿易戰談判有結果,將為大陸資本市場注入強心針。

大陸針對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營所稅率降至15%、盈虧互抵年限延長至十年,以鼓勵研發。

號稱陸版那斯達克的科創板,自7月施行就推出四大交易機制,例如上市前五日無漲跌幅限制、盤中漲跌30%才停牌10分鐘、新增價格申報範圍限制與保護限價等。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在首日漲幅就高達140%、本益比約120倍。

而人大會議在3月通過《外商投資法》,例如船舶代理、能源產業如50萬人口以上城市燃氣業、電影院、經紀機構等,紛紛取消由陸方控股的限制。

 資誠(PwC)執業會計師徐聖忠表示,對台商而言,中國大陸全面開放資本市場後,關鍵在「IPO兩大標準」。第一是公司規模,大型公司可獲得「優先審查」的優勢,但台商多為中小型企業,因規模問題、審查順序可能難以提前。

第二是高階技術,如果符合科創板規範,如資訊技術、高端設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即可快速上市。徐聖忠認為,赴陸上市櫃的企業多半是看準消費市場、營運重心等兩大標的,台商仍應檢視其營業架構與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