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107王賜麟/台北報導

剛柔搭配 家族企業成功轉型

image
●泰鼎靈魂人物-執行長周瑞祥(左)、董事長王樹木(右)。

 泰鼎歷經長達一年半的營運低潮後,去年第三季獲利V型反轉、驚艷業界,更因為新南向政策的推動,成為備受市場關注的案例之一,其成功的關鍵,就是來自董事長王樹木與執行長周瑞祥一剛一柔的管理搭配。

 泰鼎還未成立之前,王樹木早已在泰國從事PCB單面板製造超過十年,主要是與他父親PCB廠的大客戶「泰金寶」配合,於是在泰國設廠成立「泰國協峰」,但受大環境影響,同業紛紛前往中國,台灣逐漸失去競爭力,王樹木清楚知道,若維持現狀公司遲早會面臨危機,於是和父親討論,要不就是工廠收起來改開便利商店,不然就要想盡辦法往外延伸,憑著熟悉泰國民土風情以及對泰國民族有信心的想法,王樹木選擇落腳泰國成立泰鼎。

 泰鼎雖然延續了事業,但公司並未就此順遂,王樹木感慨表示,畢竟屬於家族企業,尤其面對元老幹部時,許多的問題與失誤出現時,都會選擇多一點包容,縱使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但公司無法做大的隱憂也慢慢浮現。為了改革公司,王樹木2006年找來周瑞祥擔任執行長,希望借重他在EMS廠豐富的管理經驗來推動泰鼎轉型。

 有別於王樹木出身家族企業重人情的特性,周瑞祥EMS背景重視的毛利和效率,他認為人情固然重要,但過度放縱「是害不是愛」,為公司長遠著想,大刀闊斧改革就成為必然。周瑞祥初來乍到就裁掉十幾個經理,其中不乏一些開國元老,甚至前半年每天跟董事長開會到凌晨,溝通如何讓泰鼎走向國際化。

 經過長期磨合達成共識,執行長為公司畫下藍圖,再由董事長帶領同仁落實目標,周瑞祥的加入,成功推動泰鼎團隊改革,包括輔導上市、爭取國際客戶、管理轉型等,並形成內部上下無縫接軌的管理文化。

 周瑞祥說,大多數的公司都是所謂的Top Down(由上到下),認識王董後,他深刻體會到Bottom Up (由下到上)的重要性,畢竟產品是由基層員工製造,公司更應該仔細傾聽並解決他們的問題。王樹木也認為,公司設立目標若只是單線的從上到下,不僅不容易達成,即使達成了很多都是假象,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泰鼎是交由員工分組訂績效,若能不斷達標,隨著技術更加熟練,成果往往更優於公司的預期。

 王樹木指出,讓員工來定目標有諸多好處,公司的互動與溝通會變多,也能互相滿足彼此的需求,而且員工不只是個執行者、也是一個規劃者,那種參與感與成就感是截然不同的,這樣的執行力跟效益才會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