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203陳碧芬/台北報導

監理門診 金融新創團隊最愛

 金融科技加速器最受歡迎的項目是什麼?相關人士指出,目前園區開設的「監理門診」最受金融科技新創事業界歡迎,畢竟新創事業在面對市場時還很「嫩」,對其而言,政府及金融機構的外部網絡分享、尤其是國際市場及創投資金,會格外重要。

 這類由政府注入資源、鎖定金融科技進行創新育成,亞洲以新加坡最領先,香港近兩年也急起直追,台灣則是今年起正式運作金融科技創新園區FinTechSpace和芬恩特創新聚落。台灣的起步稍晚了一些,但因有官方部會和業界集成的金融總會力挺,正在一步步趕上。

 業者指出,以香港和新加坡在該領域的經驗,新加坡是拉近歐美網絡、與南亞地區結合,超越香港的珠三角大灣區策略,重點是鏈結國際、產出商業價值,這也將是台灣金融科技發展下階段重點。

 目前FinTechSpace進駐的國際團隊,有部分來自菲律賓、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目的多是開拓台灣市場,需要在園區進行磨合。多數新創事業更透露,期待能在園區與國際創投業對話,透過投資者的角度找到市場利基。

 業者指出,像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指導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已舉辦第三年,本身就是跨國大廠較勁場所,連贊助廠商都是國際公司,今年起更開始媒合商機,MAS彙整今年「MATCH交易平台」上的可投資金額共約120億美元,分別來自東協企業、全球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目標都是以新加坡為基地的國際新創事業,其中六成聚焦在金融科技領域,醫療保健、醫療技術、及資通訊領域,值得台灣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