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10421黃齊元

全球交易所戰局省思

image
 ●跨境上市是全球趨勢,紐約證交所是全球最大交易所,卻同意讓德意志證交所併購,可見其高度與格局。圖╱路透

那斯達克OMX集團與洲際交易所(ICE)最近以113億美元,發動對紐約證交所敵意併購,比之前德意志證交所併購紐交所價碼高19%,但由於需要分拆出售資產,增加債務,且可能引起反托拉斯爭議,紐交所已拒絕了其提議。未來結果如何演變,將牽動全球資本市場版圖新發展。

 新加坡證交所對澳洲證交所的收購剛被澳洲政府以「影響國家重大利益」為理由否決,遭遇重大挫折。新交所總經理來自那斯達克,新交所市值較那斯達克還高,預計其有可能改變計劃,轉向收購那斯達克或和其結盟。澳洲政府的理由可以理解,但紐約證交所作為全球最大交易所,卻同意讓德意志證交所併購,可見其高度與格局。

 中國大陸資本市場不斷創新,今年的重頭戲是證監會正式定調「新三板」。新三板和台灣興櫃市場非常類似,以北京中關村和各地科學園區的企業為主,讓尚未在創業板或主板上市的企業有一個交易平台。大陸想排隊上市的企業實在是太多了,只能設立更多新市場,落實多層次資本市場政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創業板剛滿週歲,現已有134家企業掛牌,募集人民幣950億,帶動了一批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資訊、文化教育等新興企業上市。大陸的創業板有許多問題,本益比高達70倍,許多員工在上市1年後鎖定期屆滿後就出售股票離職,而公司募集資金太多也導致投資方向失焦,損害股東權益。不過大陸證監會並未因此而踩煞車,反而在錯誤中檢討調整,並積極推出新三板,這和台灣為了防弊而因噎廢食是兩個極端。

 全球大宗商品貿易龍頭瑞士嘉能可(Glencore)將在香港倫敦同步上市籌資110億美元,反應熱烈。在最近2年,香港已成為全球企業上市地新寵,對紐約和倫敦構成強大威脅。香港資本市場和台灣不同的是:資金來自外地,上市企業也大部分來自外地。台灣股市沒有很多外資參與,所以當外資或陸資來台上市,就好像把台灣人的錢搬去海外。台灣資本市場要國際化,必須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走向多元化。

 台灣網路公司商店街在興櫃掛牌,股價創新高,成為「興櫃股王」。大陸網路公司奇虎360剛在美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飆134%,市值高達60億美元,本益比達今年獲利的170倍。美國資本市場對新興企業接受度是其它交易所望塵莫及的。台灣資本市場不論在上市程序、數量和新興產業類型上都需進一步突破。

 作為一個區域性交易所,台灣可以參考杜拜的改革構想(雖然其後來因為金融海嘯失敗)。當初杜拜規畫了兩個交易所,一個純國內,另一個則為國際板且引進那斯達克作為策略股東,擁有共同品牌並標誌成為那斯達克的中東平台。那斯達克需要一個亞洲平台,爭取華人企業上市。台灣應該迅速整合證交所、櫃買中心和期交所,並劃分出一個可和全球交易所如那斯達克策略聯盟的平台,才不致在這波全球整合浪潮中被淘汰。

 跨境上市是全球大趨勢,台灣沒有選擇,只能順勢而為。香港正剛開始推廣境外人民幣債券(點心債券)市場,不到半年已有20家全球一流企業爭先恐後發行;另外李嘉誠的匯賢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也是香港第1家人民幣IPO即將掛牌。人民幣國際化加速腳步,香港正朝境外人民幣海外籌資中心積極邁進,台灣要是再沒有整併和聯盟的策略,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恐怕只會被更加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