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土耳其有關的古典音樂不多,最著名者為兩首土耳其進行曲,各為貝多芬與莫札特所作,貝多芬從雄壯明確的節奏開始,莫札特從明亮輕快的旋律切入。聽著這兩首曲子,莫不感受到精神抖擻,雄糾糾、氣昂昂的步伐。
一首曲子能夠持續迴繞,在於該曲旋律優美,音有高低變化,氣有強弱推移,並在穩定節奏中,具變化多彩韻味。土耳其便是在悠久的歷史中,時而強盛,時而衰弱,目前更面臨轉型求變時期,在歐亞之交界處,以一個回教文化的新興國家面貌,試圖打入歐盟,爭取國際舞台。
眾人提到新興國家時,總愛在數算金磚四國之外,臆測那些國家可晉升至第五國至第十國,而土耳其總是列名其中。提出金磚四國觀念的吉姆‧奧尼爾又提出八個能引領世界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國家,其中之一也包括了土耳其。
埃及與土耳其背景相似,卻選擇了不同的政治路線。2011年初埃及政變推翻了1981年上台的總統穆巴拉克,其長期採高壓威權統治,經濟封閉;至於土耳其雖原為軍人主政,在同期間則制定新憲法,經濟開放。兩國同樣擁有約8,000萬人口,但土耳其經濟規模竟達埃及的4倍。雖然世人慨嘆埃及情勢,有人質疑一個回教國家難同時民主與開放,另一方面,土耳其卻能克服這些困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面貌。
歐洲不少國家,在金融海嘯之後陷入債信風暴,包括隔著愛琴海與土耳其遙遙相望的希臘,文化資產豐碩卻在經濟金融成績上摔跌。土耳其則能擺脫金融海嘯拖累,以明日之星的光芒朝氣前行。
其實,在2000年時,土耳其貨幣里拉曾經被認為是全球最無價值之貨幣。2001年底,1美元可兌換到165萬里拉。當時,土耳其發生金融危機,經濟失衡,貨幣貶值,外貿赤字,銀行體質不良,市場恐慌,國外資金紛紛撤離。央行對外匯市場失控,利率狂升,通膨嚴重,土耳其股市在一個月內暴跌5成。
後來,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銀行重組,開放電信業等,IMF與歐盟提供金援。土耳其決定在2005年推出新貨幣,新的1里拉可換100萬舊里拉,大幅的幣制改革與一連串的政府措施,方逐漸挽回貨幣信心,穩定經濟。
勵精圖治的土耳其,進行多方改革。土耳其從農牧業國家走向汽車製造與貿易金融掛帥的新產業結構,大力進行金融改革,改善銀行體質,擺脫通貨膨脹,採取浮動匯率制度,強化中央銀行獨立性,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主要目標,穩定實質產出。
回顧千百年歷史上風風雨雨的土耳其,地處歐亞橋樑,歷經西台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帝國先後進駐,年湮代遠。其第一大城君士坦丁堡,乃是拜占庭帝國與鄂圖曼帝國之首都,曾為世上第一大市集。在此立足的奧斯曼帝國是15至19世紀唯一能與歐洲國家匹敵的回教伊斯蘭勢力,但是19世紀末沒落。一次世界大戰時與德奧同線而成戰敗國,喪失不少領土。1923年在其國父凱莫爾領導下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展開近代奮鬥史。
近年來,土耳其為加入歐盟而議談,歷有年所,但是至今關卡重重。在宗教上,其回教屬性與歐美大相逕庭;在政治上,其與庫德族、塞浦路斯的政治糾紛被評為不夠民主,這些因素阻礙了土耳其加入歐盟。但土耳其年輕人口比重較高,這對高齡化的歐洲社會有相當吸引力。
而今,當歐洲多國陷入債信危機,歐洲同盟分合爭議不休,土耳其仍在環境紛擾中努力邁進。這個國家之未來發展具有諸多可能性,土耳其進行曲將繼續在世界舞台上鳴奏迴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