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全球重要捕魚國家,只是這些年漁業受到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如農業,許多漁業問題被隱藏在檯面下,從遠洋漁業遭歐盟舉黃牌警告、沖之鳥礁漁船被扣、非法捕鯊、沿近海漁業持續枯竭到中國龍虎斑打趴台灣青斑,打破台灣NO.1迷失,終於讓民眾看到台灣漁業施政與管理上長期存在的問題。
外界原本期待新政府針對用人及施政會讓人一新耳目,然而從最近公布的新人事,漁業署署長不僅由退休人員回鍋,3位農委會副主委竟然沒有懂漁業的專才,比過去更倒退,完全忽略了漁業的重要性和它與農業在本質上的重大差異,與大陸官方將發展海洋漁業列入「十三五」重點項目(包括強化漁業走出去能力、把遠洋漁業做大做強、推動水產養殖健康發展、落實支漁惠漁政策等)背道而馳。
多年來台灣領導人均強調開發海洋的重要性,可惜講一畚箕做不到一湯匙,迄今不僅沿近海漁業資源依舊枯竭,漁民出海捕魚還要提心吊膽。不僅海洋經濟占GDP的比率偏低,連一向引以為傲的養殖漁業也落後於大陸,遑論海洋發電、遠洋貿易、海洋油氣、航運旅遊等。只是政府從未認真檢討改進,漁業的定位永遠無法擺脫陸權思維,只能依附在農業之下,如此缺乏海洋思維的台灣距離海洋國家的目標何其遙遠!
面對真實的海洋(漁業)現況,蔡英文總統雖然強調要打開大門,勇敢面對海洋,只是沒有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做對的事,結果恐怕迎來的會是暴風雨。新繼任者同樣缺乏漁業經濟、政策、管理等專業素養,無力擘畫台灣漁業願景,只能隨波逐流,台灣漁業未來前途堪憂!
海洋的重要性已無庸置疑,尤其預估到2020年可創造出的藍色經濟高達3兆美元,更是全球新經濟引擎,而占海洋經濟重要比率的漁業正面臨公海面積限縮、重要漁業資源枯竭、海域汙染、經濟海域重疊糾紛等困境,已將眼光從遠洋漁業轉為沿近海漁業和養殖漁業成為全球漁業新發展趨勢。
遺憾的是,台灣不僅陸上養殖漁業發展停滯(病害、產銷、市場、地層下陷等問題重重),海洋養殖發展亦遠落於其他先進國家之後,且沿近海漁業資源持續枯竭(過漁、非法捕魚、不當漁業補貼等問題嚴重)。
相較於這些年中國大陸積極拓展海洋事務,海洋經濟產值已經高達32.5兆元台幣占GDP9.6﹪,正逐漸拉開與台灣的距離,近日中國龍虎斑打趴台灣養殖的青斑就是一大警訊,更透過海洋漁業互聯網,創造從海洋到餐桌48小時電商速度的新行銷模式。
遺憾的是在蔡總統的海洋政策中並未對海洋最傳統產業──漁業提出具體的承諾,看不到希望與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