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40619■記者簡立欣/專題報導

蔣公變歷史 台邁向多元文化

戒嚴時期 為政治服務 國小課文 都是反攻大陸

image
▲作家黃春明多篇作品入選國文課本。(本報系資料照片)
▲過去台灣教科書蔣公文章是必選。圖為蔣公與二孫蔣孝武下棋。(本報系資料照片)
▲沈從文先生在家中翻閱畫冊。(新華社資料照片)
▲作家楊逵。(本報系資料照片)

「爸爸說,現在大陸上的同胞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我們要在蔣總統的領導下,早早反攻大陸,把共匪趕走,使大陸上的同胞,也能吃得飽、穿得暖。」戒嚴時期台灣國文課本為政治服務,1950年代國小國語課文〈把共匪趕走〉現在讀來覺得好笑,卻是當時常態。

國、高中國文課本政治意識型態更濃厚。當時國文課本各冊第1、2課依例是孫中山、蔣中正文章,沉重得令人喘不過氣來;大陸30年代知名作家魯迅、巴金、茅盾、老舍、沈從文等作品也全部遭禁。

1968年台灣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課本政治思想色彩減淡,但還是不乏「蔣公兒時看魚逆水而上」、「國父折斷神像手臂破除迷信」等文章;1972年國中國文課本首度出現本土作家黃春明小說〈魚〉,然而該版本也是史上最短命國文課本,用了4年就下台,〈魚〉也銷聲匿跡;1983年新一輪課程標準公布,高中課文各冊第1、2課仍是〈我們國家的立場與國民的精神〉、〈黃花崗烈士事略序〉、〈這一代青年的新希望〉、〈何以慰總統蔣公在天之靈〉等政治性文章,國中課本第1、2冊還將國歌、國旗歌歌詞列為課文。

1987年解嚴,1997年開放民間版本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逐漸多元,曾因政治犯身分入獄的作家陳列有多篇作品列入教科書就是一例。不過,2000年的部編本並未提及陳列入獄,僅含糊地說陳列希望「政治歸政治,文學歸文學」,也有版本說他「因故遠行」;一直要到2008年南一等版本才說陳列在白色恐怖時期籌組讀書會,因為在某本原文書上隨手用筆圈起「馬克思主義」,被羅織入罪關了4年8個月。

2000年之後政黨輪替,台灣本土意識高漲。魯迅、沈從文不再是禁忌,台灣本土作家如早期的吳濁流、賴和、楊逵、鍾理和,稍晚的鄭清文、吳晟、阿盛、洪醒夫亦多所選輯,台灣古典文學〈東番記〉等也入選。其中吳濁流〈先生媽〉提及日據時代「要做日本人還是台灣人」的荒謬情境,黃春明〈戰士乾杯〉從原住民觀點反思殖民政治,皆觸及歷史深度。

〈戰士乾杯〉尤其呼應當前台灣多元文化。1972年黃春明到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蒐集紀錄片題材時,巧遇1位魯凱族青年,無意中發現他的家族4代男性竟曾分別為不同時期侵略者──清朝、日本政府、中共及國民政府──作戰甚至犧牲;作者不可置信地問青年:「你不悲憤嗎?」對方反問:「向誰悲憤?」令作者為原住民承受的歷史悲劇感到難過、愧疚,寫下此文,由於是漢人作家書寫原住民的苦難,更具意義,顯示台灣已經走出「悲情的福爾摩沙」,反思自己也是殖民政治加害者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