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啟動國資國企改革,第13屆中國經濟論壇25日在北京召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老師、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主張,「實行國企員工直接持股,是國有企業改革最重要的一步。」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淑和也表示,員工持股的激勵約束機制,目前國資委正在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國資委統計,民間資本投資國有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占總企業戶數的52%;上市公司中非國有股權的比例已經超過53%。在2005年到2012年近8年內,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透過股票市場發行的可轉債,引入民間投資累計已達1.5兆元人民幣。
黃淑和表示,實行員工直接持股,有利於資本持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是個很好的辦法。
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也在中國經濟論壇上表示,國有企業是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鍵,要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必須要進一步的解決體制、機制和布局結構等,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針對國企深化改革,厲以寧指出,「員工持股是一條道路」,不僅能鼓勵員工的積極性,也能增加社會和諧。
他說,從吃大鍋飯的社會主義轉型,朝向計畫經濟,過去員工下班順手就把工廠材料能帶的都帶回家了,愛拿就拿誰也不管;但現在國有企業在混合所有制經濟體制下,假如進一步實施員工持股,就會有其他員工對企業的經營更關心,開始監督,員工積極性就提高了。「要讓人力資本的投入者,也向物質資本投入那樣有一定的比例是分享利潤,這才合理。」
厲以寧強調,開放國企員工持股是國企國資改革重要的一步,「國進民退,國退民進都不對,我們的目標是雙贏。」
他指出,國企走股份制道路、走上市公司道路,就要完全按法人治理結構來調節,股東會、監事會、再加上聘任總經理,落實公司治理,就能跟民營企業站在市場主體的地位上,既競爭又合作。
指由國有資本與非公有制資本如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共同參股的新型企業形式。大陸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自己的特點,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較歐美國家的混合經濟,不同在於大陸仍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