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118黃惠聆/台北報導

供應過剩 油價短線承壓

image
OPEC+主要產油國第二季起逐步調整政策,由先前減產轉向增產,國際油價自年初以來下跌約15%。圖/美聯社
法人預估未來四季油價中位數

 全球原油市場再度面臨供應過剩風險。法人表示,OPEC+主要產油國自第二季起逐步調整政策,由先前的自願減產轉向增產,壓低油價以搶攻市占,導致國際油價自年初以來下跌約15%,短線市場情緒轉趨保守。

 富蘭克林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費德里.弗朗分析,OPEC+已經將預期供應提前一年釋出,恐造成市場供給過剩,不過實際增產量至今低於預期,部分供應已經於夏季用於發電,另有大量被大陸納入戰略石油儲備。

 油價處於每桶60美元的關鍵價位附近,此價位通常被視為多數生產商的獲利門檻,若跌破並持續,可能導致資本支出與股東報酬縮減。儘管能源股已反映低價預期,目前確實看到一些具吸引力的機會,若油價長期低於60美元,可能進一步擴大投資選擇。

 PGIM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指出,全球油市面臨的供應過剩風險再度升高。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美國用油需求疲軟,加上美國政府關門迫使聯邦航空總署要求航空公司削減數千航班,進而影響近期用油需求,使近期油價表現受到抑制。

 從趨勢來看,OPEC+八大產油國近年一直實施自願減產以支撐油價,但自4月以來扭轉策略,改採逐步擴大增產,不惜壓低油價搶攻市佔,導致國際油價今年來下跌約15%。未來除非OPEC+主動減產,否則供給政策將使需求成為驅動油價的主要因素。

 貝萊德認為,目前可視為採礦的黃金時代,貝萊德全球主題與產業投資主管韓艾飛強調,礦業正處於多頭循環的初期階段。除了黃金外,AI與數據中心的興起、再生能源與儲能技術的擴張,正推動銅、鎳等金屬需求持續攀升。

 尤其在數據中心與晶片產業帶動下,土地、電力與稀土資源的重要性急速提升。銅的需求正以倍數成長,但供給受限於資本支出不足與礦區開發困難,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日益嚴重。未來數年,金屬價格可能出現結構性重估,也是推動礦業股超越MSCI世界指數表現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