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117呂雪彗/台北報導

台美汽車關稅談妥?談判成員陳佩利 27日轉戰貿易署

 台美關稅談判小組成員之一的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陳佩利,將於27日轉戰貿易署任副署長,是否意味汽車談判技術性磋商敲定,告一段落?知情人士透露,汽車談判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雖完成技術性磋商,但總結會議未召開前都不算定案。據悉,美國整車進口關稅傾向一次性調降,但最終是否降為零關稅還未必。

 至於陳佩利產發署副署長遺缺,目前以產發署主祕、出身電子資訊組的陳國軒呼聲最高。而接替陳佩利產發署談判人員,據悉,沒有屬意特定人,產發署署長邱求慧,金屬機電產業組長張能凱,都能作為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台美談判小組後勤支援,亦可隨時上前線參與談判。

 台美談判人員職位異動,引發揣測是否意味汽車談判告一段落?知情人士表示,總結會議未召開前,各品項技術性磋商都不算定案。對等關稅諮商中,汽車整車及其零組件關稅調降,非關稅貿易障礙的進口限額,都是談判重點。相關人士表示,產發署已和產業界溝通,日韓汽車不是分階段,而是一次到位降至零關稅,要產業界做好心理調適。據悉,經濟部最早版本雖提出分階段降稅腹案,但美方並未同意,最終談判結果,不會有分階段降稅選項,應比照日韓一次性降稅。

 但耐尋味的是,經長龔明鑫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鬆口表示,「調降是方向,最後不一定是零關稅,也希望最後結果不是零關稅。」據悉,連汽車零組件,也並非所有項目都一律降為零關稅,要視產品項目而定。降稅結果將只適用在美產製進口車。

 而我汽車零組件業的輸美占比約5成,我方極力爭取零組件輸美稅率能有更優惠;至於美規車進口非關稅貿易障礙,不排除取消進口限額。據悉,交通部2008年起以「數量管制」方式,限量開放美規車進口,2023年調降至75輛迄今,但因配額過少,導致進口商認為送驗成本無法攤提,幾乎沒有業者願意進口美規新車款,例如凱迪拉克、雪佛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