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29陳美君/台北報導

投資公建 保險業:僧多粥少 盼政府擴大案源

 金管會28日宣布鬆綁「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壽險業高層表示,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建、基建、社會福利事業的總額上限提至15%,有助提升保險業者投入公共建設的意願,目前額度已經足夠了,所有保險業者如同已公開的數據,公建投入的總金額6,000多億,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壽險業高層指出,市場預期,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明年美元貶值、推升新台幣匯率的機率很高,自然會促進壽險公司加大投資台灣的力度,減少資產錯配的風險。

 保險局28日宣布的管理辦法已修正發布,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建、基建、社會福利事業的總額上限將從現行10%提升至15%,多釋放了兆元資金動能,讓保險業資金能更有效率投入國家發展重點建設與實體經濟,即刻上路。

 壽險公會副理事長莊中慶先前表示,對於近期金管會修法,一方面可以擴大案源,讓保險業可投資金額變多,二是風險係數維持在合理標準,對壽險業者來說,相信可提高業者投入公共建設的參與度。目前業者比較是面臨「僧多粥少」狀況,期待除了現在公共建設外,也可以多一些賴總統提到的健康台灣、綠色台灣的可投資項目。

 莊中慶舉例說,未來像資料中心、智慧倉儲與智慧冷鏈等,也都是保險業願意長期投入的標的,希望能由政府主導增加案源。

 截至今年6月底,保險業可運用資金是32.5兆元,可投資公建、社會福利事業的金額上限是3.25兆元,若比重由10%拉高至15%,就可拉高至4.88兆元,而目前整個壽險業只用掉6,232億元的額度,僅占可運用資金的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