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報價談判進入關鍵期,聯電與世界先進針對2026年與客戶代工價格協議交涉時,內外壓力驟升。市場傳出,聯電開第一槍,已正式要求上游供應鏈自2026年起至少提出15%的降價方案,藉此提前因應成本上升與報價鬆動的雙重風險。法人解讀,聯電意在「先向上游爭取空間、再與下游客戶談守價」,藉此穩住平均銷售單價(ASP)與現金流。
法人指出,這波15%的降本要求,將涵蓋化學品、特用氣體、載板材料、耗材與維保服務等供應環節。已有材料廠考慮透過「分階段讓利」方式,換取兩至三年長約與最低採購量,顯示壓力已沿供應鏈擴散。
據指出,IC設計客戶在成熟製程方面,普遍對2026年景氣採保守預期,傾向保留報價彈性、避免長約束縛,導致代工廠議價被動、訂單能見度下滑。聯電此時主動向上游壓價,亦顯示對外部變局早作因應。
在全球競爭面上,中國與東南亞地區成熟製程產能持續開出,報價壓力不減,吸引中低階晶片訂單轉移,迫使台廠在價格、交期、良率與技術服務全面應戰。台灣晶圓代工業者面臨的競爭格局已與過往不同,報價策略與客戶綁定力,將成為未來兩年成敗關鍵。
法人分析,聯電將聚焦特殊製程強化差異化,同時以「小幅讓利換長約」策略維持稼動率;世界先進則憑藉車用、電源管理IC、MCU等應用穩定,加上高良率與在地服務優勢,積極爭取與台系設計公司共開發、共驗證,提高黏著度。
供應鏈業者指出,這場2026年價格攻防戰,將考驗晶圓代工廠三大應對能力:一是如何在不侵蝕毛利的前提下守住價格底線;二是爭取與客戶簽訂涵蓋二~三年、條款穩定的長期合約,換取訂單可預測性與產能配置彈性;三是藉提供設計支援、整合測試、協同開發等附加服務,深度關聯核心客戶,穩固競爭護城河。
展望後市,法人認為,成熟製程雖不若先進製程具話題性與技術領先優勢,卻仍是台灣晶圓代工業者營收與現金流的重要支撐。如何在競爭壓力下兼顧價格穩定與客戶關係維繫,將成為聯電、世界先進等業者在景氣調整期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