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貿易戰火又再度升溫,美方各部門高層已疲於奔命應戰,但二隻巨象打架,台灣也被象腳踩到,台美對等關稅談判進度也因此受到影響,短期內仍看不見貿易協議簽署的曙光,受關稅衝擊的產業,恐怕要面對更長的不確定風險。
大陸升級稀土管制,是否衝擊台灣產業,儘管經長龔明鑫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具有韌性,影響有限,只會直接衝擊無人機產業,但外媒仍提出警告,一旦中國進一步稀土出口設限,可能迫使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才能把晶片銷往其他國家,對台積電恐怕有風險,台灣是否被掃到颱風尾,各界都在看。
姑不論是否稀土的管制衝擊到台灣產業,首當其衝是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的進度。我方原本希望力拚10月底前再盡量和美方溝通諮商,最好能再有一輪實體磋商機會,但10日突然升高的中美貿易戰,的確打亂我方想望的布局。
不要說此時美方相關貿易談判人員根本自顧不暇,忙於提出各種因應中美貿易戰的相關策略,甚至外媒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透露,不排除要延長關稅暫緩期,也使得中美關稅談判也充滿變數。
這次川普的亞洲行備受各界矚目,除26日出席東協峰會外,隨後前往日本並赴韓國參加APEC領袖高峰會。針對美韓「即將完成」攸關對等關稅投資架構協商,我方也密切關注。
美國雖和各國完成的貿易協議談判,惟迄今未和任一國家簽署正式協議。但台灣是連最後一次總結會議都還沒召開,中間還有一些232條款和供應鏈投資合作細節待敲定。
台美談判雖然關稅減稅非關稅障礙排除等,雙方前期談得不錯,卻不料在總結會議卡關,近三個月來,進展並不大。這一場由川普主導的政治談判,並非傳統式的經貿諮商,很難壓一個時間表,雙方談妥字斟句酌,比壓一個時間表被迫讓步,恐怕對我方談判團隊而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