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等七大公協會14日舉行聯合記者會,澄清光電板清洗絕無毒,並提出科學證據駁斥所有關於模組有毒、會污染水體的指控。
七大產業公協會包括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太陽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太陽光電委員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暨儲能品質安全協會、中華民國商業總會能源產業推動委員會等。
七大光電公協會表示,太陽光電模組表面為高硬度強化玻璃,邊框、玻璃及背板等主要組件皆為惰性材質,所有模組均通過國際嚴苛的安全與環保標準認證,對水體、生態及環境皆無任何危害,並強調清潔方式長期均僅使用高壓或低壓清水,絕不使用化學清潔劑。另外,也提出科學證據,光電模組模擬戶外長期使用二十年之老化試驗,並依IEC國際標準進行擊破後浸泡七天的破壞性試驗,由第三方公正單位檢測,水質結果皆符合環境部標準及放流水標準;此外,許多業者在水庫設置系統,均定期請專業機構監測水質,結果皆無異常。
公協會強調,水面型太陽光電技術在國際上已是成熟且被廣泛驗證的方案。多國皆有成功案例,足以證明其安全性與可行性。
面對全球淨零浪潮與國際供應鏈減碳壓力,綠電已是台灣產業競爭力與能源轉型核心策略。國際再生能源總署數據顯示,光電累計裝置容量達2600GW,全球已安裝在水面及地面約40億片的太陽能板,皆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