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火延燒至海運領域,美對中國營運船舶或中國製造船舶開徵「港口服務費」,14日生效,中國也不甘示弱,同日起對美國擁有、運營、建造或懸掛美旗的船舶課徵「特別港務費」,推升美國線運價暴漲逾5成,「非美中」航商迎轉單紅利。
航運業界表示,這波貨櫃運價喊漲,主要靠船公司加大空白航班減少供給推動,與美國加徵中國籍船舶港口費關聯不大。美國開徵港口費,墊高中國相關船舶成本,但沒有一家船公司向客戶額外收費,主要著眼鞏固市占、避免掉貨,中遠海運、東方海外等中國航商只能自行吸收苦吞。
至於台灣的貨櫃三雄,陽明近百艘中約5艘可能是中國製造的租船,長榮在中國建造的船舶則不到20艘,連同萬海,三雄跑美國線是完全沒有中國製造或相關的船舶,享有成本優勢。
長榮表示,美方此波徵收對象分為兩類:一是「中國船公司所屬的船舶」,二是「在中國建造的船舶」,名下中國建造不到20艘的船隻,6艘24,000 TEU超大型船部署於歐洲主線,其餘小型船則營運於亞洲及地中海區域航線,未投入美國市場。目前美國線的船舶,全數為台灣、日本或韓國造船,營運不受影響。
長榮所屬「海洋聯盟」(OA),每艘船的營運成本(含燃油與港口費)均由該船舶所屬公司自行承擔,即使聯盟成員中有中國航商受影響,也不會波及長榮。
若美方全面落實新制對全球航運業產生連鎖衝擊,因中國造船已占全球造船比重逾5成。長榮表示,近年已積極分散造船來源,強化台、日、韓船廠合作,以降低潛在風險,將持續密切觀察美中政策變化,並與海洋聯盟夥伴協調因應,確保全球航線運能穩定與服務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