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兩國14日起互徵高額船舶港口費之際,中國商務部指控韓國造船大廠韓華海洋(Hanwha Ocean)旗下Hanwha Shipping LLC、Hanwha Philly Shipyard Inc.等五家在美國的子公司,「協助並支持」美方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開展301調查,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將這些公司列入反制清單。
美方對中國製船舶課徵港口費一事,引發大陸報復,同步對美國籍與美企持股逾25%的船舶收取對等費用,雙方收費同步遞增至2028年。加上中方昨日再加碼反制韓華海洋等公司,讓市場對中美上演關稅戰「海運版」感到憂慮。
外媒報導,中美14日同步對海運業者祭出額外港口費用,從節慶玩具到原油運輸皆受影響。中國交通運輸部表示,美方徵收港口費「嚴重違反國際貿易原則,嚴重損害中美海運貿易秩序」,因此中方採取對等回應,對美國擁有、經營、建造或懸掛美國船旗的船舶徵收特別港口費,但強調「中國自建船舶、空船進入中國船廠維修,列豁免範圍。」
根據公告,中方將對美國船舶收取每淨噸人民幣400元(約56美元)的費用,金額與美方對中國船舶徵收的每淨噸50美元相當,並將於2028年4月17日前逐年調升,與美方漲幅同步。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Michael Hart)表示,美方對中國船舶收費的結果,將使「美國消費者面臨更高成本、航運公司利潤下降」。不過市場或將出現對非中國籍船舶的需求上升,由於美國造船成本高、產能有限,不太可能帶動美國船舶需求。據統計,美國僅占全球造船產能的0.1%,遠低於中國的53.3%。
外界對於中國制裁韓華海洋的舉措更加憂心。咨詢公司Reddal的副總裁Kun Cao表示,「北京正在發出信號,打擊那些幫助華盛頓對抗中國海上主導地位的第三國企業。」
為打破中國身為全球最大造船國的主導地位,韓國和美國在船舶制造業正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去年底,韓華才斥資1億美元收購位於賓州的費城造船廠。更於今年8月宣布擬投資50億美元用於建設船塢、碼頭、分段組裝廠等基礎設施,對現有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另一方面,韓華海洋今年5月才表示將退出在中國的合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