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照護人力缺口日益嚴重,經濟部產發署長邱求慧表示,促成跨域媒合,讓高科技術能量深入醫療與照護現場,可讓高齡科技在日常生活快速落地應用。他並強調,台灣資通訊與製造產業鏈完整、反應迅速,軟硬整合有助業者快速開發高齡者需求解決方案,可讓台灣邁向健康且具活力的超高齡社會。
台灣高齡經濟規模高達3.6兆元,銀髮產業有很大商機,值得高科技產業探索。國內照護需求龐大,邱求慧認為,亟需國內科技業與醫療業合作,導入更多新科技。而台灣無論是晶片設計、感測技術、AI運算或通訊能力,都具備世界級水準,但科技技術要真正深入醫療與照護現場,關鍵在有效的跨域協作與整合,才能讓科技從展示走向落地。
他指出,照護現場人力缺口日益嚴重,醫護與照顧人力皆面臨長工時與高壓力,有效導入資通訊與AI技術,能減輕人員在監測、紀錄、管理上的負擔,提升作業效率與照護品質。從即時監控到智慧化分析,科技不僅是輔助工具,更能成為照護現場的「第二隻手」。
為讓科技業與醫療照護緊密合作,邱求慧說,產發署積極促成跨域媒合,讓雙方能在實際場域中共創應用。首先,在管理層面導入科技產品,例如點通科技的智慧照護鈴,能即時掌握長者狀況、預防意外發生;透過維思感創的智慧感測與AI辨識技術,協助監測離床、跌倒與異常行為,讓安全管理更即時、更人性化,減輕人力監測負擔。
再者,華碩以數位健康平台結合雲端資料,讓長者在社區或家中即可量測健康數據,醫護人員能遠距追蹤與預警。這些應用讓科技成為照護人力的延伸,讓照顧更有效率,也更有溫度。
今年8月的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中,產發署設立主題館,向各界展現高齡科技在日常生活面實際應用。例如福寶科技開發的外骨骼機器人系統「肌力寶」,透過坐姿操作,為輕便型、可利用一鍵啟動,協助長者在家能安全、自主訓練,有效穩定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大幅節省復健師人力負擔,目前已導入衛福部台北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等院所。
此外,邱求慧指出,台灣智能照護最大優勢利基,在資通訊與製造具備世界級實力,台灣產業鏈完整且反應迅速,能將硬體技術與軟體創新緊密結合,如此軟硬整合能力讓國內業者能快速開發符合在地需求的解決方案,例如智慧輔具、遠距照護系統、行動復健應用等,形成兼具技術力與實務性的照護模式。
第二項核心優勢,邱求慧點出,台灣完善且高覆蓋率醫療與長照體系,從醫院、診所到社區與居家照護,形成連續且高可近性的服務網絡,讓智能照護技術得以迅速導入實務場域,並透過臨床專業人員實際應用與驗證,持續優化照護流程與服務品質。
邱求慧強調,未來產發署將持續投入政策資源,促進產業跨域合作,串聯法人、通路與應用場域,打造多元且具規模的高齡產業生態系,助全台灣朝向全球高齡經濟領航者,以及具活力且健康的超高齡社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