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官方為「反內捲」、改革低價競爭的不良市場氣氛,除了祭出礦證到期後不予續發的大招,亦要求部分礦企需繳交儲量核實報告,以決定是否停產等事項。江西宜春有八家礦企的報告期限為9月30日,陸媒指出,礦企未接到官方指示,暫時逃過停產,鋰電行業也鬆了口氣。
第一財經報導,江西宜春一帶擁有亞洲儲量最大的鋰雲母礦山,因此獲得「亞洲鋰都」美譽。今年8月9日,大陸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的宜春梘縣下窩鋰礦,因礦證到期未獲續發而停產,引爆整個鋰電行業。
9月初時,市場一度傳出正準備復產,但至今未有動靜。由於梘下窩鋰礦停止供應原物料,寧德時代與龍蟠科技合資的龍蟠時代已於9月25日停產。業內人士指出,龍蟠時代預計要到11月才正式復產,這時間點正好和市場傳出的梘下窩鋰礦復工復產時間一樣。在梘下窩鋰礦停工前,官方已於7月要求宜春另外八家礦企要在9月30日繳交儲量核實報告,以進一步規範礦產資源出讓、登記審批程序。隨著報告日到期,目前八家礦企都未接到通知,停產的可能性不大。
對碳酸鋰價格來說,由於市場普遍已於先前梘下窩停產時有所反應,八家礦企是否停產影響不大。業內人士指出,以全球LCE(碳酸鋰當量)產量而言,即使整個江西的鋰礦都關停,也只占全球10%。
另一方面,此前受到停產消息影響,加上十一長假期間生產的備貨需求,產業鏈對此已有所準備。專家表示,8月份的碳酸鋰產量均有所上升,庫存足以支持消費旺季的高峰需求,因此鋰價波動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