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1張漢驊/綜合報導

美日嚴堵中國 實體清單加碼

清單企業持股50%以上子公司,將納入限制名單;華為、海康威視等恐受衝擊

image
美國擴大對中國實體清單。圖/美聯社
美國擴大對中國實體清單新規要點

 美日兩國為嚴堵出口管制漏洞,決定擴大對中國實體清單打擊面。美國商務部與日本經濟產業省9月29日同步修正實體清單的適用範圍,前者規定,由清單企業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將自動納入限制名單,後者則增列多家中企。專家指出,受衝擊最大的是半導體、航空及醫療設備等產業,以及華為、海康威視、大疆等科技巨頭。

 美國商務部工業暨安全局副局凱斯勒(Jeffrey Kessler)表示,「長久以來,漏洞讓出口削弱了美國的國安與外交利益。本屆政府正堵上缺口,確保出口管制發揮原本的作用。」新規於9月29日登載於「聯邦公報」網站,並於9月30日生效。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表示,9月29日發布的新規補上過去出口管制名單中的重大「漏洞」,未來只要有超過5成股權由「實體清單」或「軍事終端用戶清單」的企業持有,其子公司或關聯企業將自動適用同等限制。

 新規要求,未來美國出口商若要向相關子公司供應貨品或技術,須申請許可,且多半將遭拒絕。新規將大幅增加需要出口許可的企業數量,並提高供應鏈審查成本。新規設有60天緩衝期,允許部分交易暫時延續。

 以華為為例,其在全球擁有眾多子公司與合作夥伴,美國業界勢將承受衝擊,尤其仰賴中國供應鏈的美企,將面臨成本上升與合作夥伴審查壓力。

 報導稱,川普政府在對中科技政策上顯得矛盾,一方面收緊管制,另一方面卻允許中國取得輝達(NVIDIA)的人工智慧(AI)晶片,這讓外界質疑華府政策欠缺一致性。知情人士透露,新規在美方內部討論數月,部分國安強硬派積極推動,希望藉此在與中國的AI競賽中獲勝。

 中國商務部強烈批評美方此舉嚴重損害相關企業正當權益,並威脅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

 實體清單自1997年創設,目前清單內的中企約1,100家,總體則為3,400家。分析稱,新規可能使全球近百個地區、數千家隱藏子公司,落入美國出口管制範圍。

 此外,日本經產省9月29日修正其出口管制清單,增列多家中企,但有兩家中企被移出。中國商務部當天表示,堅決反對日本將中企納入出口管制「終端用戶清單」,呼籲日方立即停止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