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1001社論

「十五五規劃」將啟動-論大陸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的必要性

image
在十五五規劃啟動前,大陸再次調整經濟結構已刻不容緩,尤其提振消費在GDP的比重,更攸關大陸經濟未來能否可持續發展。圖/新華社

 大陸政府每隔五年推出中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案,而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執行時間自2021年至2025年)今年底結束,緊接著明年初起將展開從2026年至2030年的「十五五規劃」。

 過去5年,從新冠疫情肆虐、疫後經濟波動、美中競爭升級,到川普重返白宮,大行關稅措施等保護主義,中國大陸在驚濤駭浪中克服重重難關,為十四五規劃交出差強人意的成績單。然而,未來五年國際政經局勢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全球都在靜待十五五規劃的內容為何。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承接十五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儘管川普升級美中貿易戰,大陸經濟表現仍優於市場預期,前兩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5.4%和5.2%。惟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放緩至5%以下,癥結在於「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和投資依舊低迷。

 今年8月,衡量消費的零售額僅年增3.4%,增速是2024年11月以來新低,前8月固定資產投資僅年增0.5%,增速為5年來新低。

 在十五五規劃啟動前,大陸再次調整經濟結構已刻不容緩,尤其提振消費在GDP的比重,更攸關大陸經濟未來能否可持續發展。

 GDP組成沒有公定的完美比例,但有來自各國值得參考的模式。以外向型的台灣為例,今年第二季出口占GDP比重高達75.9%,扣除進口後的淨出口占GDP比重仍高達15.5%。同樣第二季,德國出口占GDP比重為40.9%。韓國該數據在2024年為44%,越南在2023年高達86.5%。

 至於中國大陸,為降低外部風險,在過去20年持續透過轉型升級、擴大內需等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將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導向,出口占GDP比重在2006年達到35.5%高峰後逐步下降,在2024年已降至20.02%,淨出口占GDP比重更從2006年的7.47%縮小至2.84%。

 上述數據顯示中國外貿正在取得平衡,且與G7等工業大國的經濟結構逐漸拉近,進出口在GDP組成退居次要角色,例如美國今年第二季的淨出口占GDP比重為-3%、德國為2.6%,日本2023年數據為-1.45%。

 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擺脫初期依賴出口的高速成長後,內需市場本應接棒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龐大的經濟體若持續偏重出口導向,對外傾銷、全球貿易失衡等問題將會重覆上演。大陸近年調整經濟結構在外貿方面取得進展,事實上有助全球貿易健康發展。

 然而,消費和投資領域卻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其中提升消費在GDP的比重,勢將成為重點任務之一。

 大陸去年民間消費占GDP比重僅39.92%,與已開發國家出現明顯落差。例如美國在今年第二季消費占GDP比重為68.2%,英國為62.4%,法國為54%。即使相對依賴出口的德國,該數據也達50.1%,日本近年該比重均維持在53~58%之間。

 大陸近年持續推出刺激消費政策和措施,一來讓經濟發展更健全、更具可持續性,二來在全球黑天鵝紛飛之際,守住「內需」的基本盤。但從政策面看,過去幾年推出的多半是以舊換新、設備更新、家電和汽車下鄉等消費補貼措施,雖有助短期提振消費,但終究是難以為繼的治標辦法。

 如何治本?在十五五規劃來臨前,相信中國大陸已細究消費不振的深層原因,其經濟基本面不弱,當前癥結或是對生活環境缺乏信心,特別是教育、醫療、社福等壓力大增,讓民眾消費縮手。大陸商務部等多個部門稍早擴大服務性消費一攬子措施,涵蓋教育、醫療、家政等多個關鍵領域,切中消費不振的核心。禮記禮運大同篇有言:「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當民眾後顧之憂得以減少,消費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