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10月預計公布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與外匯政策報告,市場聚焦匯率操縱國名單,由於台灣篤定符合兩項標準,將續列外匯操縱國觀察名單,但尚不至被列為外匯操縱國。市場預判,由於三項檢視標準中,台灣仍有兩項指標達標,主要是結構問題、非短期可改變,因此,台灣將繼續列為觀察名單;匯率報告公布前,央行匯市調節策略受關注,能否守穩新台幣3字頭,成為重要信心指標。
市場解讀,在央行理監事會後,由於10月美方將公布匯率操縱國報告,且因台美貿易談判尚未出爐,報告可能牽動關稅談判的敏感神經,央行調節力度勢必更為審慎,後續目標應是持續守穩新台幣3字頭。
美國財政部半年公布一次匯率報告,通常都是在4月及10月出爐,雖然在月初就公布的可能性低,但市場預期10月底前美國很有可能就會公布匯率調查報告。以先前經驗來看,4月因對等關稅議題,美方推遲至6月初才公布,10月是否如期公布其實也有變數。
美國對匯率操縱國的檢視標準,一是對美國貿易順差逾150億美元;二是經常帳盈餘在GDP占比超過3%;三是淨買匯金額占GDP比率逾2%,且12個月中超過八個月為淨買匯。以國內貿易概況來看,根據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的三項量化指標來看,台灣向來都觸及其中前兩項。
觀察第三項指標,雖然第二季起央行調節規模不小,但今年第一、三季新台幣相對偏弱,央行反而是在拋匯阻貶,市場預期10月應不至於踩到美方紅線。累計至今年上半年,台灣已連六次進榜匯率操縱國一般觀察名單,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下半年還是難以擺脫「留校察看」。
匯銀主管認為,台灣踩到兩條紅線,且當前與美方貿易談判還沒有最終答案,因此匯率報告出爐前,央行還是不能過度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