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行房貸水龍頭沒開,財政部22日公布8月新青安辦理情況,單月新青安撥貸金額跌破300億元至293.1億元,是近一年半最低水準,相較新青安高峰期的600億元已等於腰斬。財政部預期,隨《銀行法》鬆綁,之後情況應會逐漸改善。
財政部表示,新青安房貸之前確實有點塞車,撥貸時間至少要半個月至四個月,但金管會宣布9月起撥貸新青安可以不計入《銀行法》第72之2條限額後,「水龍頭開大了」,預期久候或是貸不到的情況應該都可以改善。
新青安2023年8月上路以來,僅第一個月因作業原因僅撥貸167.86億元,2024年2月則因春節長假而僅有287.87億元,其餘從未低於300億元,直到今年8月出現單月撥貸不到300億元的情況,顯示行庫確實「很緊」。
財政部表示,新青安8月撥貸金額是歷來單月第三低,主要還是先前行庫受《銀行法》及央行房貸集中度管控,能夠核撥的能量相對有限,其中僅土銀因不受《銀行法》限制,單月撥貸金額仍逾百億元,台銀則因存款較多、維持在71億元。
至於其他行庫撥貸狀況可說一片慘狀,包括一銀、華銀、臺灣企銀和兆豐銀都不到20億元,其中又以兆豐銀僅7.25億元最低。
官員表示,行庫沒有足夠房貸量能可撥,難免會影響前端受理。新青安8月受理件數3,667件,是新青安上路以來次低水準,較去年8月的6,226件少了2,559件、年減幅4成;相較上路第一個月更年減43%、2,751件。
據財政部資料,8月新青安受理件數3,667件、金額302億元,撥貸件數3,587件、金額293億元。以財政部最新8月統計來看,到8月底合計行庫已受理新青安金額2兆5,720億元,撥貸金額則是2兆4,705億元,也就是有約1,015億元額度已承諾但還未撥貸,這部分將成為《銀行法》相關辦法鬆綁後釋出的房貸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