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監事會議雖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但房貸政策出現對公股銀行「開小門」的新跡象。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8日指出,央行要求全體國銀執行為期一年的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八大公股不動產集中度不降反升,主因新青安房貸首購量大,因此,央行檢視銀行「成績單」時也會觀察,若原先提報承做100億元,後來卻做了120億元,超過的20億元如是給首購族,央行可以接受。
楊金龍表示,公股銀行不動產集中度改善情況不如預期,央行會出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就是承做新青安房貸,或撥款給首購族、都更危老等政策貸款,若是如此,央行可以接受,會給銀行一些彈性空間。
楊金龍還說,如果是因為首購、自住,還有都市更新危老政策所導致的集中度上升,央行會給予彈性的空間。因新青安案件非常多,恐怕要給公股銀行更多的時間,才有機會看到不動產集中度下降。
央行統計顯示,今年8月與去年8月比較,國銀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緩降0.77個百分點,其中,八大公股銀行反而緩升0.84個百分點,其他銀行下降2.08個百分點。
楊金龍強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容易發生銀行信用資源排擠掉其他產業的情況,也會讓房價過度上漲、產生泡沫,央行要求銀行採取自主性管理及房市管制措施,就是要避免這些風險升溫。
央行統計還顯示,八大行庫集中度緩升,主要是辦理青安貸款,使分子的不動產貸款增加較多,去年8月以來的一年內,新青安貸款增額3,306億元,占不動產貸款增額5,006億元的66%。其他銀行集中度下降,主因是分母的其他放款增加15,207億元、金額較大。
楊金龍認為,公股與民營銀行集中度走勢不同,主要是新青安房貸只有公股銀行可以做,加上利率水準比較低,且分支機構遍布全台,才會導致公股銀行不動產集中度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