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長葉宗洸17日直言,能源安全等同國家安全,當歐盟都將核能列為綠能選項時,核電再起已是趨勢,台灣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他強調,不只是核三重啟外,核一、二也應於安檢後重啟,核四要續建,「核綠共榮」可以在台灣造一個永續安全的低碳家園。
三三會17日例會邀葉宗洸以「能源轉型與先進核能科技」為題進行演講。他細數政府能源政策的不切實際,包括,台灣是獨立電網,無外援,且98%能源依賴進口,缺乏自主性能源。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在核三廠2號機除役,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後,政府選擇「以氣代煤」,天然氣發電已占46.6%,讓台灣電力供應有三大風險,包括:一、進口依賴度高,台灣面臨缺電危機;二、天然氣接收站建設延宕,危及環境生態;三、天然氣極易燃,要防止造成災變。
在此情境下,葉宗洸指出,一旦在核電與煤電兩基載電力不足的情境下,僅憑獨立電網且無外援下,將如何面對缺、限電威脅?能源安全等同國家安全;況且,歐盟已將核能列入綠能選項,核電再起已是趨勢,台灣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
他也同時認為,在核能電廠重啟與續建同時,產業也可因應個別需求,採用先進 SMR或MMR,滿足自身對於穩定電力的需求。
林伯豐以日本為例表示,日本為了因應AI等高耗能產業電力需求增加,於今年2月18日正式通過新版「能源基本計畫」與「GX 2040願景」,大幅調整能源政策,明確將核能定位為與再生能源並行的重要支柱,2040年核能則將占20%。
林伯豐指出,面對AI產業的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台灣應持續發展核電。用新一代安全的核能技術,包括小型模組化(SMR)或第四代反應器發展核電,例如:比爾蓋茲與日本合作新一代反應爐投資10億美元,2030年興建345MW的核電廠。並應加快儲能與智慧電網技術的發展,才能確保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