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市場的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交易回溫,不過主要市場表現不一,有別於美國和亞洲生氣蓬勃,歐洲的IPO市場相形黯淡。
根據金融數據商Dealogic數據顯示,由於通膨回穩和利率下滑,2024年美國IPO市場規模年增75%,達413.6億美元。這股動能延續至2025年,在知名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案推動下,掛牌首日股價平均大漲27.5%,逼近歷史高點紀錄。
在此同時,亞洲的IPO市場持續以數量取勝,今年上半年印度的IPO案高達150件,其次是香港的59件。市場情報平台AlphaSense預期,金融科技、電動車和半導體企業將推動今年亞太IPO市場成長。
然而歐洲的IPO市場出現與美國以及亞洲截然不同的景象。根據安永2025年第二季全球IPO報告顯示,歐洲IPO市場溫和的成長,不過遠遠不及美國和亞洲。
今年上半年美國有多達165件IPO案,而亞太地區的上市活動年成長率高達44%。
歐洲IPO活動相對平淡的原因,包括經濟不確定性依舊、嚴格的ESG規定,以及英國脫歐後倫敦失去IPO吸引力。
此外,歐洲缺乏適合公開市場審查的優質企業,加上冗長的IPO流程,令交易面臨巨大的市場波動風險,而且對趨避風險的私募基金賣家而言,併購案還比IPO有吸引力。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像是人工智慧(AI)和能源轉型等資本密集的產業,想要籌措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營運資金,美國市場是唯一選擇。
過去一周有7家大型企業在美國上市,包括先買後付先驅Klarna、加密幣平台Gemini,和區塊鏈平台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等,合計籌資超過40億美元資金。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一度打擊IPO市場,但近期IPO案讓銀行家重燃希望。摩根大通表示,若是動能延續,今年美國的IPO案可望超越去年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