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15楊絡懸/台北報導

輝達新平台將問世 散熱看靚

新一代GPU功耗飆升,散熱設計全面走向液冷,成本將高出5~7倍,散熱三雄迎來結構性轉折

image
輝達(NVIDIA)伺服器新平台推進速度超乎預期,提前布局Vera Rubin世代,散熱設計已從氣冷全面走向液冷。台廠散熱三雄包括奇鋐、雙鴻、健策同步迎來結構性轉折,已有業者完成MLCP(微通道蓋板)樣品送樣,市場更傳最快今年第四季拍板是否採納。圖/本報資料照片
MLCP成散熱新戰場

 輝達(NVIDIA)伺服器新平台推進速度超乎預期,提前布局Vera Rubin世代,散熱設計已從氣冷全面走向液冷。台廠散熱三雄包括奇鋐(3017)、雙鴻(3324)、健策(3653)同步迎來結構性轉折,已有業者完成MLCP(微通道蓋板)樣品送樣,市場更傳最快今年第四季拍板是否採納。不過供應鏈人士坦言,MLCP並非AI伺服器唯一解方,亦有許多其他次世代散熱方案並行驗證

 MLCP的興起與輝達新架構密切相關,傳統氣冷極限約落在700W,冷板(Cold Plate)方案則可支撐至1.4kW,但新一代GPU功耗持續拉升,散熱壓力驟增。據悉,Rubin GPU的TDP將自原先預期的1.8kW提高至2.3kW,已超過現行冷板負荷,因此輝達最快將在2026年下半年於Rubin GPU導入MLCP,讓冷卻液直接流經晶片封裝內的微通道,縮短傳熱路徑以提升散熱效率。

 GB300平台已率先展現液冷強化的趨勢,但對比Rubin GPU雙晶片版本的極限功耗,仍需依靠MLCP才能維持散熱效能;至於單晶片Rubin GPU則可能繼續採用冷板設計,其他如Vera CPU與交換器IC亦仍以冷板為主。

 業者透露,MLCP需在晶片或封裝上蝕刻後,導入冷卻液直接帶走熱能,未來可能取代冷板,不過,微米級通道製造涉及氣泡動力學與流體阻力控制,液體滲漏與量產良率風險亦高,距離量產時間至少還需三至四季度。另有廠商強調,MLCP能解決傳統冷板螺絲固定造成的翹曲問題,並展現系統整合優勢,但導入時程取決客戶需求,且並非所有機種都會採用,主因散熱廠、封裝廠與組裝廠的協作模式尚在驗證。

 業界觀察,散熱大廠為台積電CoWoS蓋板的獨家供應商,若GPU全面轉向MLCP方案,其製造成本將比現行Blackwell蓋板高出5~7倍,產品價值鏈勢必大幅上移,隨AMD、AWS、Google等大廠也追隨輝達腳步,市場預期MLCP將成為散熱重組的分水嶺。

 不過產業人士指出,新架構尚未確定前,冷板仍是主流,GB300出貨成長將持續鞏固散熱廠營運動能;而在新舊方案交替之際,「卡位微通道大單」亦成各廠策略,以應對AI伺服器功耗飆升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