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風險情緒再度好轉,且7月新台幣稍微回穩,對美元僅小幅貶值0.05%,金融三業全部加碼債券。根據金管會數據,7月銀行業買債884億元,保險業買債978億元、證券業買債193.93億元,合計買債2,055.93億元,累計前七個月來看,銀行業賣超1,726億元、保險業買債4,405億元、證券業買債234億元,合計買債2,913億元。法人分析,金融三業7月大舉買債,主要看好美國降息重啟,先行進場卡位。
金融業者表示,新台幣7月稍微回穩,壽險投資操作採二手策略,一邊為救獲利,趁國際、國內股市上漲,大舉賣出股票,另一邊則是實現的股票獲利,搶買美債,因為此時進場,可賺匯差,利率又相對高,可以鎖定高利,未來降息的話還可賺資本利得,因此持續加碼債券。
金管會統計,金融三業7月皆加碼債券,但是前七個月銀行業仍然減碼1,726億元、保險業大舉加碼4,405億元、證券業加碼234億元。其中,銀行業7月底債券投資成本為9兆3,484億元,帳面價值則為9兆2,662億元,未實現評價持續呈現虧損約為822億元。
證券業7月加碼債券,7月底持有債券帳面價值為3,599.89億元,較去年7月底3,411.29億元,下滑188.6億元,年減5.53%。
法人指出,面對匯率波動帶來的未實現損失,以及美債殖利率升高對帳上債券評價的負面衝擊,壽險公司獲利壓力沉重,特別是以外幣資產配置為主者,難以在短期內完全對沖匯損與利率風險,但下半年因有股利收入挹注,加上主管機關祭出資本適足率匯率採均價、放寬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等暫行措施,有助穩定財報獲利與淨值,避免非經常性損失擴大對獲利造成過度侵蝕,預計相對穩定的債券,仍是保險業持續加碼重要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