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12魏喬怡、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銀壓力測試 嚴重情境3國銀沒過關

首納入關稅戰因子,38家輕微情境全過關,惟…

image
國銀二年一次的公版壓力測試結果出爐。圖/本報資料照片
38家本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

 國銀二年一次的公版壓力測試結果出爐。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11日指出,這次針對38家國銀所做的壓力測試,特別納入美國關稅政策因素,在嚴重情境下,有三家國銀,在假設關稅重創經濟導致「信用風險」損失大增沒通過,需提資本改善計劃才能達標,已有一家國銀已完成增資、兩家擬在今年底前發債。

 王允中表示,這次是以2024年底資本適足性相關資料,在一致壓力測試情境下,計算其資本適足比率及槓桿比率變動情形。測試情境包括「輕微情境」與「嚴重情境」;測試因子包括我國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與房價下跌,導致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增加之情境,及債券、股票、外匯和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導致的市場風險損失情境,並考量存放款利差縮減和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盈餘影響。

 在嚴重情境下,對國內外經濟成長率及違約率、房價及股市下跌幅度等因子,適度提高壓力測試的加壓水準,以檢視銀行在美國關稅及金融市場不確定風險等不利情境下之承受能力。王允中說明,這次壓力測試結果,38家本國銀行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10.68%、11.85%、13.74%及6.05%,嚴重情境下則分別為9.41%、10.58%、12.35%及5.44%,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四項比率應達7%、8.5%、10.5%及3%),顯示本國銀行在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仍具穩健的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王允中強調,這次測試顯示在壓力情境下,可能損失之增加將對銀行獲利產生一定程度之壓力,但仍在銀行的可承受範圍。目前本國銀行整體備抵呆帳提列情形仍維持在較高水準及資本適足性仍屬穩健,金管會將持續注意銀行整體暴險之風險控管,並督促銀行持續提升資產品質及健全財務結構,以因應環境之變化,充實損失準備及承擔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