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拍板9月1日起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限額,主要承辦新青安的公股銀行齊聲叫好,認為此舉將增加每月新青安房貸新承作量,並有助縮短撥貸排程時間。公股銀預估,政策性排除新青安後,年底前將為新青安貸款注入約1成左右資金活水,9月~12月間,將可讓房貸淨增加多約3成至4成的量能。
政院將新青安排除在不動產放款天條外,擴大新青安貸款量能,可望縮短民眾等待撥款時間。公股銀主管評估,目前各銀行排撥情形約2~3個月起跳,平均每月缺200億~300億元額度,排除後將有效緩解銀行房貸資金緊縮情形,排撥狀況亦有望減緩,估計至年底將可讓房貸淨增加多約3成至4成的量能,全年量能多約1成。
合庫銀行估算,未來每月可恢復60億~70億元新青安貸款的撥貸量能,有效紓緩首次購屋民眾排撥之苦;第一銀行表示,隨可撥貸額度增加,預期將有助縮短撥貸排程時間。華南銀行也指出,近期新承作購屋貸款中,首購及新青安占比即達8成,這次放寬規範有助緩解內部控管壓力;公股銀並且一致強調,持續以新青安貸款與無自用住宅首購民眾為優先承作對象。
對未來房市看法,銀行看法呈現分歧。第一銀行主管分析,此項政策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促使潛在買方由觀望轉向實際購屋行動;也有公股銀高層認為,不動產放款天條鬆綁,對房市買氣提振程度有限,畢竟銀行房貸資金緊縮,主要為配合中央銀行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所導致,近來房價下滑也與央行信用管制有關,評估《銀行法》排除新青安後,對房價影響不大。
另有公股銀高層說,政策性排除新青安後,確實有望為房市注入活水,但「水龍頭」不見得就此大開,關鍵在於央行要求各銀行自主控管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規範。
市場人士推測,央行規範可能出現三種新走向,一是跟進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計算排除新青安;二是排除都更危老;三是維持不變。當中排除都更危老機率較高,畢竟更符合社會公益,若排除新青安,反有違打炒房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