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件廠歷經上半年匯損及美國關稅不確定性等雙重利空後,營運逐步回穩,汽車傳動系統零件廠和大(1536)、倉佑(1568)業績聯袂提振,和大7月營收4.01億元、月增13.5%,為近三個月營收高點;倉佑更因美國市場需求增溫,7月營收0.8億元,較去年同期轉正成長7.5%;汽零龍頭廠東陽(1319)也預告8月訂單見回溫。
怡利電(2497)受惠於大陸市場抬頭顯示器(HUD)出貨增量,及東南亞市場回補庫存需求,推升7月合併營收達4.58億元、年增10.65%,創歷年單月次高;前七月合併營收25.88億元,年增8.45%。
和大7月營收4.01億元,累計前七月營收27.66億元。和大指出,隨著美國關稅稅率逐步明朗,帶動客戶恢復拉貨動能,將擺脫近期谷底局勢,重回成長軌道。此外,也與客戶達成協議,將由客戶全額吸收關稅支出,加上電動車客戶N公司與D公司急單拉貨,樂觀下半年表現優於上半年。
和大進一步表示,轉投資的和大芯科技,將在9月台北半導體展發表CoWoS封裝測試檢測機原型機,搶進半導體檢測設備逾3,000億元的市場,預計2026年Q2量產。另一方面,和大布局AI機器人應用,開發高精度減速零組件,目前與三家客戶洽談中,最快2026年就可量產,為集團未來成長增添動能。
隨著轉投資更為多元,和大積極朝向集團控股化轉型,在原董事長沈國榮辭職轉任集團總裁後,昨也通過由執行長沈千慈接掌和大董座。
東陽7月雖受匯率與關稅影響,單月營收僅16.6億元、年減17.7%,但公司表示,8月起客戶下單逐漸回溫。東陽前七月營收148.44億元、年增3.25%,續創同期新高紀錄。
雖然上半年受5.58億元匯兌損失拖累,稅後純益降至19.2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25元。不過,若不計匯率因素,獲利仍然創高,法人則認為,隨匯率變動趨緩及新台幣近期回升,有助於東陽下半年獲利回穩。
倉佑(1568)7月營收達0.8億元,雖月減7.3%,但年增7.5%。倉佑說明,美國市場需求增溫是主因,且訂單穩定。倉佑持續推動多元產業布局,近年切入半導體設備關鍵零件供應鏈,馬來西亞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投產,將成為跨產業成長的產能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