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穩定幣條例8月1日正式上路,明訂建立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與金融監管,目的是要促進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資產市場健康發展,並讓香港在全球虛擬資產及其監管領域,保持領先的地位。
香港金管局在2024年即啟動沙盒計畫,吸引京東、渣打香港等中外機構參與。人民幣穩定幣將在香港既有離岸人民幣流通的基礎上,作為新金融與技術的試驗場域,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供應供應鏈金融、跨境付款等應用。
穩定幣是一種透過錨定法定貨幣的加密貨幣,主要依托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結算。從2022年1月起,香港監理單位就向公眾提出穩定幣的討論,直到2025年5月,相關條例通過立法會三讀、8月1日正式實施,香港僅用3年多時間,超前推出穩定幣的整體方案。
儘管歐美、新加坡、英國,都曾先後推出穩定幣相關規範,但香港是首個要求強制持牌的地區,要求欲在香港發行穩定幣,或境外發行但與港元掛鉤者,皆需向香港金管局申請發行牌照。
其發行人的資本要求相當嚴格,除了實繳資本不得低於2,500萬港幣或穩定幣流通總值的1%;且穩定幣的儲備資產需100%以高流動性資產支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國債或高信用證券等。此外,儲備資產必須隔離存放,不得與發行人其他業務混用,定期接受第三方審計儲備資產等。另,港元掛鉤的穩定幣如使用美元儲備,需獲香港金管局批准,以控管匯率風險。
對於市場熱議美國與香港的穩定幣發展,經濟學家陶冬分析,美國穩定幣由市場主導、政府監管,發行機構多為私人企業,主要面向消費者(B2C);而香港的穩定幣則由金管局主導、發牌,機構雖為私營,但管理更為中心化,包括要求發行機構保持100%儲備、定期審計和贖回能力等,且應用場景以機構間結算(B2B)為主。
隨著穩定幣條例實施在即,近期相關概念股在市場掀起瘋炒。對此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由於申請穩定幣初期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基於穩步發展的考慮,強調新政上路初期,只會批准數個穩定幣的牌照。
展望未來,亞洲是否可能出現「數位貨幣區塊陣營」?東吳大學智能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李宜熹分析,香港正成為數位貨幣發展的制度前沿。透過穩定幣沙盒與專法立法,香港不僅為本地金融創新開闢空間,也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設實驗平台。
當美元穩定幣(如USDT、USDC)主導全球市場之際,中國大陸企業則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盼在香港建立對美元陣營的替代方案。
若亞洲能逐步形成獨立監管與創新平台,或將與美國、歐盟構築不同層次的數位金融合作體系;粵港澳大灣區也可能因數位人民幣應用而強化區域金融整合,但最終成效,仍受地緣政治與全球市場接受度所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