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即將公布針對台灣新一輪關稅措施,台達電董事長鄭平表示,美方政策變動過於頻繁,公司無法每次都全面調整經營步調或產能配置,長期策略仍以分散式製造為主軸,持續貼近市場端設廠,雖短期內可能引發客戶下單猶豫,但訂單調整往往需一季度甚至半年才會顯現,不排除情勢轉圜後快速恢復。
鄭平強調,目前僅能以「危機處理」態度因應,關鍵在於彈性與準備,而非被動等待政策明朗。
鄭平指出,台達電自2015年即展開全球分散式製造布局,目前在泰國與美國等地已設有多處產線,形成多點支撐的全球網路,惟針對液冷等高技術產品,他坦言,若美方對泰國維持36%稅率不變,台達電可能會重新評估是否在泰國進行相關擴產,主因是當地在技術能力與供應鏈整合方面仍存在挑戰,若再出口至美國,將降低整體效益,成本反而高於目前「台灣組裝+美國最終模組」模式。
據悉,台達電目前液冷模組的核心零件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在台灣進行中段組裝,再於美國完成控制端整合,雖橫跨三地,但製程與交期已相對穩定,為台達電鎖定AI伺服器客戶的重要交付體系,若中間製程改為在泰國承接,則須同步考量供應鏈協同與稅賦條件,不具立即優勢。
對於終端訂單是否受干擾,鄭平表示,目前未見因關稅預期而出現提前拉貨,公司研判即便新制上路,客戶調整節奏仍有一段遞延期,短期不確定性不至改變全年營運節奏。而在產能配置方面,台達電持續投資美國廠區,預期未來大型系統產品最終在當地組裝將成主流方向,雖當地製造成本仍高,公司仍視其為貼近客戶、加強交付能力的長期策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