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29楊日興/台北報導

半導體業吸人才 外溢效果明顯

image
半導體業前十大職缺數與供需比

 全球科技與AI趨勢下,晶片重鎮台灣的半導體企業更加強勢,但產業界也出現是否虹吸人才不利其他產業發展。對此,工研院28日表示,半導體有策略產業優勢,能同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其他國家對此是羨慕又嫉妒。

 104人力銀行與工研院28日共同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整體數據顯示台灣半導體行業薪資狀況仍高檔、職缺數大幅飆增、產業徵才供不應求。但另一方面,外界關注對出生率已極低的台灣來說,人才都流向半導體對缺工的百工百業是否為好事。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表示,台灣確實各產業缺工,但拉回全球的角度看,少子化與缺工幾乎是先進國家的共同問題。自己在海外時發現,國際友人對於台灣缺工與半導體產業過於發達有關,反而是羨慕嫉妒,因為他們缺工的同時也沒有一個策略產業來帶動。

 半導體的產業特性帶動其他產業甚至傳產,工研院資深副總蘇孟宗表示,長期關注半導體的外溢效益與對周遭的誘發效益幾乎在逐年增高,上下游的擴散誘發效益有1.8倍,至於就業機會甚至有3倍,等同半導體若有20幾萬工作機會,能帶動起相關3倍的職缺。像是半導體之前的擴廠潮,就拉起傳產如營造、營建許多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水準。

 蘇孟宗指出,如同當前美國要強化製造業,過去美國約75%在服務業、25%在製造業,但如果製造業一直消弭、反而連帶衝擊服務業。台灣剛好相反,製造業強帶動其他產業,創造經濟效益。不過另一方面,人才也確實有部分排擠效益,例如許多潛在軟體人才,畢業後反而投身半導體自動化等領域。

 對於台灣半導體人才趨勢,蘇孟宗表示,台灣應以成為世界半導體人才庫為目標,當前輝達等外商大廠在台徵才,並不一定是危機,外商大廠在台設總部,反而是有助台灣持續吸收東南亞、東歐等地的半導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