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14鄭勝得、呂雪彗/綜合報導

對等關稅談判 外媒:台美將握手協議

我談判小組先行返國,等待下一輪諮商確定

image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可能很快與台灣、印度等國達成初步的「握手協議」(handshake agreement)。圖/美聯社
與美談判 台灣面臨兩大風險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可能很快與台灣、印度等國達成初步的「握手協議」(handshake agreement),但這類協議內容有限、許多細節尚需進一步談判。但即便宣布達成協議,美國總統川普仍可能保留雙位數的關稅稅率,並威脅對更多商品課徵關稅。

 川普12日宣布對墨西哥和歐盟的進口商品徵收30%關稅。目前美國十大貿易夥伴中,僅剩台灣和印度尚未收到川普的關稅信。除了陸續公布各國最新對等關稅,川普日前還預告即將對半導體、藥品等商品加徵關稅。

 我方知情人士表示,歐盟雖談得不錯,也收30%稅率信,這都非最終稅率,除非已經不想繼續和美國談下去,即使台灣本周收到稅率信,也不必太過緊張、訝異。

川普大玩高關稅手段

 知情人士說,談判小組之所以先行返國,有預算精簡考量,還有國內溝通及決策階層要展開,因此俟下一輪諮商確定,就會再度赴美。

 紐約時報報導,即便川普將對等關稅暫緩期限由7月9日延至8月1日,但談判時程十分緊迫,導致美國與更多國家達成協議的機率降低。

 目前與美國完成初步關稅談判的僅英國、中國、越南與柬埔寨四國,許多收到關稅信函的國家正積極與美國談判。報導指出,川普似乎更樂於對貿易夥伴加徵懲罰性關稅,而非如他4月初宣稱的達成協議。

 美國政府官員不斷將川普關稅威脅形容為談判手段,目的是逼迫外國讓步。但距8月1日關稅生效不到一個月,川普政府恐怕僅能處理部分遭威脅加徵高額關稅的國家,有些國家甚至排不到會面時間。

 川普4月暫緩對等關稅90天時,表示這是為了讓政府有時間與各國達成協議。但最近幾天,川普幾乎每天都在對貿易夥伴宣布新稅率,指稱這些高額關稅十分合理且能帶來大量收入,甚至坦言「不可能與每個國家都談判」。許多人愈來愈懷疑,川普目標是否真的是為了簽署能開放市場的貿易協議。

 白宮官員表示,對川普政府來說,協議與關稅並不衝突。許多協議(包括英國)都包含高額關稅與開放市場等措施。

 華府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認為,川普政策同時包含開放市場與保護主義成分。美國談判官員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但美國也在推高關稅。

 柯特勒表示,即便川普政府未達成很多協議,但只要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約,仍能涵蓋美國大部分貿易活動,「若未來三周與印度、歐盟達成協議,那會非常重要、影響很大」。

(相關新聞見A2、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