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11楊晴安/綜合報導

品牌商急尋替代供應鏈 中國服裝輸美連期下滑

image
愈來愈多美國零售商減少從中國採購,轉向越南、印度等地尋求替代供應鏈。圖/美聯社

 中美關稅戰延燒下,讓依賴兩大經濟體貿易的服裝產業飽受衝擊,中國原本作為美國最大服裝供應國,但面對高額關稅,如今中國製造服飾在美國市場的市占率正持續萎縮。據統計,5月份中國輸美服裝總值降至22年來的單月最低水準。

 路透10日引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數據顯示,2025年5月,美國自中國進口服裝總值為5.56億美元,不僅較4月的7.96億美元大幅下滑,且已連四個月下降,該規模同時創下自2003年5月以來單月最低紀錄。

 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相繼以芬太尼問題、「對等關稅」等理由,對中國施加新關稅。在中國反制措施下,雙邊關稅層層加碼,美國對中國服裝產品的關稅一度提升至最高145%,再加上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政策取消,重挫中國跨境電商希音(SHEIN)、Temu等。直到中美高層5月份日內瓦破冰會談及6月倫敦會談後,關稅戰才暫時休兵。

 但在關稅風險仍存下,產業持續調整供應鏈布局。協力廠商審核機構QIMA指出,根據其全球範圍內數千次檢驗與審計結果,2025年第二季美國自中國的採購量年減幅將近四分之一,對東南亞地區的採購需求則年增29%。愈來愈多美國零售商減少從中國採購,轉向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地尋求替代供應鏈。

 美國德拉瓦大學時尚與服裝研究教授Sheng Lu指出,此次美國自中國進口服裝總值急劇下滑,絕非市場自然波動。儘管中美雙邊已於倫敦達成貿易框架協議,但多數美國主流服裝品牌仍計畫進一步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甚至考慮全面撤出中國。